1月6日,教育部致信全国中小学生家长,建议家长们在寒假期间做好三个“关注”。1月10日,根据疫情最新进展情况,河南省多地市紧急发布调整中小学幼儿园放假时间。
寒假提前到来,线上与线下学习并存将成为常态。
离开了班级授课的孩子,脱离了老师管控的孩子,脱笼回归的“神兽们”,寒假期间如何才能在“双减”新政策下获得科学、良性、长远的发展,值得所有人(父母、孩子、学校、社会)群策群力,共同谋划。
关注自主发展
假期是孩子休息调整、自主发展的重要阶段。父母应该有前瞻性意识,尊重孩子成长的科学规律,不把假期当学期,给予孩子留白思考、创新探索的时间与空间。
放假马上开启,在遵守防疫要求的前提下,结合学校寒假安排,我们可以与孩子共同商量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寒假计划,培养孩子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
孩子们平日在学校要跟着老师的节奏走,终于有一个奢侈的寒假,务必要还学习的主体给孩子:可以捡起孩子因学业压力大、节奏强而丢掉的特长兴趣,吹拉弹唱可以,做美食、手工也可以,总有一两款适合孩子的、孩子喜欢的,家长可以陪着孩子用日记、随笔、小视频等方式把这些兴趣爱好的刹那瞬间留下以作纪念,与孩子共同成长。
关注亲子陪伴
假期是家长与孩子亲密接触、共同成长的最佳时机。(疫情所限)再也不要用报班补习代替亲子时间。
咱可以多与孩子沟通交流,聊生活,聊成长,聊兴趣爱好,真正了解孩子的精神需求,做孩子的朋友和榜样。用善于发现的眼光鼓励孩子的点滴进步,给予孩子安全感、信任感和幸福感。
不管父母在孩子身边的时间长与短,若陪伴,务必走心、用心、高质量,扔掉其他角色,扮演亦父(亦母)亦友的平等角色,和孩子平等对话,聆听孩子内心的声音,打开心房,走进对方。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关注身心健康
假期是孩子发展兴趣、了解社会的关键时期。
父母的格局、视野对孩子的成长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务必要把孩子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不要用学科学习代替假期活动。
我们可以与孩子一起(或者鼓励)孩子广泛阅读、锻炼身体、培养兴趣、传承文化、孝亲敬老、劳动实践……
假期里,给身心发展一个自由空间:把跳绳、羽毛球、乒乓球、呼啦圈、杠铃……等运动器材请进来,全家总动员,来一场“燃烧你的卡路里”的亲子运动;或分工合作做一桌带有家庭风味的“满汉全席”大餐;或看几部有教育启迪意义的大片,来一场视听盛宴。
教育部在《致全国家长一封信里这样》说到:
人生如长跑,起步忌冲刺,薄发需厚积。孩子的核心竞争力不能靠填鸭而成,也不靠灌输而至。
需要的是我们一点一滴,以爱心、以无条件的爱、以平等对待、以尊重信任和鼓励,慢慢浇灌。
关注教育部的这“三个关注”,马上开启的寒假,孩子们才更容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Ycy389--010
![](https://img.haomeiwen.com/i15540475/387674d74970a6d7.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