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健哥不说宝宝用药的问题,今天有点感触想跟大家唠唠。
经常能听到周围的人,对宝宝的各种焦虑。我家宝宝都怎么大了,怎么还不会翻身啊,怎么还不会走啊,怎么还不会说话啊,怎么还不会。。。诸如此类的焦虑一个接一个。健哥有时也迷茫,到底是社会发展太快,催在我们不断跑步前进,还是说这就是人类不断追求进步的人性。不管哪个原因,都带给我们持续的焦虑,而这似乎又不是生活原本的样子。
健哥对小希希也有过类似的焦虑。特别是小希希说话比较晚,看着别的宝宝都已经呱啦呱啦讲一大堆了,小希希确只还是停留着爸爸爸爸。健哥说不焦虑那是骗外人的。可光焦虑也没办法呀。健哥就每天坚持给小希希多读书,培养说话的感觉,当然,在当时,健哥也没底这样到底有没有用。就这样,如果等待花开的心情,每天都在焦虑和期待中过着。直到有一天,当小希希在自己耳边呱啦呱啦一直说,洪荒之力又隐隐要爆发的时候,健哥才发觉,咦,小希希会说很多话了呢。原来在不经意间,花已经开了。而且开得很盛,开得你有时都觉得别那么早开其实也挺好的。
回头再看小希希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不管是学步、说话、戒尿裤,好像都比同龄的小朋友要晚,但这又有什么所谓呢,现在不都做得好好的了。所以现在回想当时的焦虑,就觉得有点可笑。花并不会随我们的心意说开就开,既然我们是园丁,那就应该好好的静待花开。
这个道理说着容易,但身边的很多人似乎都看不开,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从小就各种早教、辅导班、兴趣班,似乎不会钢琴画画以后就很难在社会立足的样子。有朋友问健哥,将来准备给小希希学钢琴还是画画,或者是舞蹈。其实这些健哥都没想过。健哥看来,这些是艺术,而非技能。艺术的本质是带给人们快乐,也就是如果小希希觉得做这件事是快乐的,那就去做,如果不快乐,那就没必要为了功利的目的而去做。这点是很多人忽略的问题。
健哥问了身边几个焦虑的家长,你让小孩学这个,为了啥啊。得到的答案最多的是,其他家的小孩也在学,如果我们家不学,那已经怎么跟人家竞争。而且小孩多学点也没错。
这个回答看似没问题,不过不知各位有没有发现,这个回答里面,就没有考虑到健哥上面提到的那个问题,学习这个东西,是否是给小孩带来快乐,还是给家长带来了快乐。这点其实很重要。
家长总希望在有生之年能给小孩安排好一切,这是很典型的中国式家长的爱。这深究起来也是没错的,因为我们把小孩带来这个世间,我们自然有责任要照顾好她,给她我们能给予的一切。
但这种想法本身又是偏差的,偏差在于这种想法,忽略了作为生活主体小孩的感受,而完全变成了家长的感受,也就是我们在要求小孩要以家长的心智去生活,而着又恰恰违反了生活的本质。生活的本质是什么,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
打游戏,是每个小孩,尤其是小男孩童年几个重要快乐源泉之一,可是,又有几个小孩在童年真的快乐的打游戏。那童年在干嘛,在学钢琴呀。然后呢,当小男孩进大学后,原来弹钢琴的手,就只用来打游戏了。这就是问题。换个过程结果会不会好。在童年的时候打游戏,然后进大学后,打游戏的手用来弹钢琴,这样的结局会不会更令家长觉得快乐,也会不会令小孩觉得快乐。
但很多家长等不到这个结局,因为他们太急了,他们急着孩子长大,但却从来没有考虑过,作为一个生物体,长大的结局便是老去,然后消灭。既然结局总是不好的,那我们是否要更关注过程。
生活的本质,有时真的不是意义,而是意思。有意思的生活,可能比有意义的生活,更像生活。
我们总会不经意说,你要听话,这是为你好。健哥也会说这句话,只是每次说完,健哥就在心里打嘴巴。这句话有没有问题,其实是有问题的。因为这句话正确的逻辑起点,是真的是为小孩好,但你敢保证每次你说这句话,就真的是为她好吗,还是只是希望她顺着你画好的轨迹,乖乖的前进。其实你需要的只是一列玩具火车,你铺好轨道,然后装上电池,打开开关,来,乖乖前进吧。
健哥正在改掉这个缺点,不再轻易的对小希希的行为作出评价,更反思内心是否总是不经意的去干涉小希希的生活,用我们家长对生活意义的眼光,去看待小希希对生活意思的想法。难道我们做家长的就不管不顾,任其野蛮生长。那这句话就又偏激了,家长该做些什么。健哥明天再跟你说。每天一篇,希望能带给各位家长一点想法,带给宝宝一点可能。
我们是充满爱与责任的园丁,呵护着花园那一朵或两朵小花,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其实更多的时候,我们什么也不用做,只需要静待花开。
好了,文末惯例,感谢我们可爱的小希希和美丽的晶姐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