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古人教徒弟,不着急。取法乎上,前面难,后面反而容易,再后面就看自己的造化了。”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3月5日-7日,三天惊蛰山居习琴的行程虽然已经结束,但是琴音仿佛不绝于耳......
梦起
深圳有座梧桐山,山里云雾缭绕,仙气飘飘。山的对面住着一个沈丕基,他有很多的身份、故事和创作,是个颇有意思的人。
他是广陵派第十三代传人,在梧桐山深居快10年,以古琴涵养性灵,思考古人精神与当代生活的真实融合,得道于琴。
风雨梧桐山,山水寻知音。当元培学堂的人文艺术游学课程遇见沈丕基,于是有了以“惊蛰山居习琴”为主题——三天两夜,带你游历幽居山阴,尽享脱尘之乐。
山居吟
“从山居幽径柴火饭开始,体验山居生活是深圳梧桐山与城市之间的区别,感受自然与古琴的关系就要从大自然出发,古人精神与现代文明的发展,总有密切关联的地方,源源不断的创造也往往都隐藏山野之中。”
——沈丕基语录
惊蛰,春寒料峭生。或于琴社闲茶雅会聊琴,窗外时而春雨绵绵时而春光明媚;或于深山农家野趣中感受自然的律动,细品生活的味道。
雨声风声鸟语声,在大自然中放松下来,聊聊古琴的美学知识、正传广陵派的心法入门,那些年沈老师在山里的日子……不经意间碰到善棋艺或书画的知音学友,还能愉快地沟通起琴棋书画的相通之处。
习琴,亦游亦学。音乐专业出身的学员小武感叹,平时没机会深聊,很多点拨和无意中的收获是这样聊出来的。
神人畅
沈丕基老师的传统广陵正传教学方法,口传心授,文武兼修,重视身体与古琴的结构关系,讲究姿势与手法的正确运用。轻松自然、心旷神怡的学习氛围,让学员们津津乐道、习而不忘,使弹琴方式逐渐变成一种生活习惯,理解琴心琴道,带入古琴艺术之门。
“古人教徒弟,不着急。取法乎上,前面难,后面反而容易。”
——沈丕基语录
“玩音乐和弹古琴是两个概念。一开始就想玩音乐,就只会在指头上练;弹古琴,古琴的每个音都是有思想表达的,是内心的修养和琴的接触。”
——沈丕基语录
<< 滑动打开习琴的正确方式 >>
“弹《樵歌》的某一段,就像打水漂。”
——沈丕基语录
“古琴:入木三分;书法:力透纸背。”
——沈丕基语录
古琴丰富的演奏指法,加上古人天马行空的创造力,在古代的琴谱中就出现了“鸣鹤将翔势”,“鹤鸣在阴势”,“振索鸣铃势”以及“风送轻云势”等诗意和美感并存的名字,这些指法都与自然相关,也说明了古人有向自然学习的传统。
樵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花絮:学员阿姣是本趟游程的”开心果“,她口述”顶礼苹果“的糗事史,栩栩如生,逗得饭桌上的我们欢声笑语。更留下了”成日醉酒遇贵人“的”千古难对”。
庄周梦蝶
误入桃花源
知音一人我够了
琴不醉人人自醉
仙翁操
大梦梧桐三日,从音入道,闻的是山间薄雾变换,品的是细雨蒙蒙润泽。脱离凡事纷纷扰扰,于山中静心鼓琴,当比神仙快乐。
大梦初醒时,指尖蝶舞鹤立,还有那桐木琴香与乳白丝弦,便是铭刻在身体和心灵中最美的印记。
梦回
山中无日月,世上已千年。
三日梦回,来日可期,到时你我便随了琴音,一如庄周,晓萌成蝶。
(感谢老师学员们对本期图文的贡献)
-近期古琴课程-
4月2日
山水古琴雅集,煮茶听琴悠然知音
4月30日-5月2日
梧桐山居习琴二班
(课程报名请洽元培助教:子陌)
扫描二维码
添加“子陌”好友
更多课程推荐-
【2019年3月】 游学 | 台湾茶文化美学深度体验
-
【2019年3月】
游学 | 苏州古建筑美学 -
【2019年4月】游学 | 景德镇陶瓷文化深度之旅
-
【2019年5月】游学 |
在风车之国遇见最美的画与花
-
【2019年5月】游学 | 巴黎,去一趟真正的巴黎!
-
【2019年5月】游学 | 武当山古建筑美学
-
【2019年6月】
游学|普罗旺斯山居美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