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我做完家务,斜靠在沙发上或是打盹或是发呆,头脑里冒出“唯有读书,可以解忧。”
人到中年,接近退休的年龄。家里唯一的孩子也长大了,去大连读书。在大学里感觉他忙碌而充实。
家里就我和爱人,一下子变得清净了,爱人上班就我一个人在家,家里很静,可以听见自己的呼吸声。
曾经的我,根本闲不下来,到处去上课,如果自己不忙了就觉得自己的心无处安放。那时这颗心像浮萍没有根,其实后来想想,浮萍也是有根的,只是我觉得它一定是无根。
现在的我,特别喜欢清闲的日子。一个人呆上一整天,时间就这样大段大段地溜走。
我有时听书,有时看书。我看书的速度快,如果喜欢里面的内容小半天,可以看完。
我大多数记不住里面的好词佳句,有时无聊,里面的内容会再看一遍。我的记性确实不佳,好在有些理解力。
刚才从书架上,拿出杨绛的书《走到人生的边上》。我喜欢杨绛先生是因为看到她的照片,她表情从容淡定,如同一杯冲好的普洱茶,散发淡淡的幽香。
然后,我又去读她的文字,一读就喜欢了。这本书的前言与众不同。她可以坦诚地谈论死亡。在我的认知里,年老的人,最怕这个词语。
她可以拿出来,毫无避讳地去说,可以从容地面对。写这本书的时候,她是九十六岁高龄。她说自己又老又忙又病。
这本书她想写很久了,就像着了魔,被题目缠住了。
翻着书页,我在想如果自己有一天,也走到了人生的边上,自己会这么从容地谈论死亡吗?如果可以谈论,内心中有没有对凡尘的留恋,有没有遗憾?
杨绛先生说,尽量做一些事情,就算没有白活。2016年5月25日杨绛先生离开了。不过她留下了,自己写的书。当我翻阅的时候,觉得可以和里面的文字对话。有的人死了,但是他的灵魂还在,思想可以影响百年,甚至千年,会留下不灭的印痕。
有时早上起床,觉得自己还活着,就挺知足。
因为有书,每一天可以翻与文字对话,和自己对话,也不觉得寂寞。
曾经的我,特别喜欢找朋友聊天,后来发现自己嗓子不太好,话说多了嗓子就会痒,家里经常准备着含片。
渐渐地,我说的话越来越少了,听多,说少,嗓子得到了休养。再后来,觉得一个人的日子也不错,一个散步,一个人看书。觉得孤独是一件享受。
以前,找朋友聊天,现在更喜欢找书。
书会对我不离不弃,况且我可以跨越时空,和几百年,甚至是几千年的人,做灵魂上的交流。我觉得文字有魔力,可以安抚人心。
有时想一想,自己那点所谓的“忧”放在历史的长河里,渺茫得如一粒沙。
当一个人执着地想拥有什么,就会害怕失去。害怕的情感越深,越会患得患失。如果拥有时珍惜,面临失去时,不恐,不忧,像杨绛先生那样,看看自己还能做些什么?这样无悔,来这世上一遭,就足以。
杨绛先生这种从容地面对生与死的态度,最打动人心。我想那些可以活到百岁以上的老人,都有一颗豁达的心吧,要不然心脏不眠不休地工作几十年,早就罢工了。心脏也需要安放在不争不抢,笑看花开花落的身躯里。
有时,想一想养生重要,难道养心不是更重要吗?
读书久了,可以起到养心的作用,看人看事淡了,遇到所谓的恼人的事情,笑一笑就过去了,世上的事情有啥,是时间冲不淡的呢?
今日偶有小雨,这是立冬以后的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