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日似乎总在不起波澜中重复着过去的样子,而若要改变一下现有的状态与心态,不如就从一顿沸腾暖胃的早餐开始,让新的一天有一个不同的开始。
老北京的早餐总少不了一对老搭档的存在——炒肝和包子。
一碗浑汤里包含了丰富的用料,猪肠、猪肝等带领着“下水”大军形成了一股独特的怪味。
吃不惯的人一口也难以下咽,而痴迷这一口的“内脏爱好者”却对它魂牵梦绕,百吃不厌。
做炒肝最重要的是去腥味,每一种调料的用量、添加顺序等都是掩盖腥臭、丰盈口感的关键。而最终可以激发出炒肝独一无二味道的则是那平平无奇的蒜末。
虽然叫做炒肝,但制作中更重要的步骤则是熬煮。
仅有炒肝当然很难满足饿了一宿的食客,来几个包子中和一下,让炒肝的重口和包子的柔香浑然一体。
贾佑才来北京打拼了三十多年,不仅学到了地道的京腔,也在入乡随俗的过程中延续着一代代北京人的味觉记忆。
刚来北京开店时,他遇到了人生中的贵人。在刚开始经营包子铺的艰难时刻,老贾的房东一直没有涨房租,而老贾用房东母亲的姓氏开了这家包子铺,以报答这份厚重的恩情。
如今,老贾不仅完全融入到了北京的生活,也肩负着引领后厨里的老乡们在北京安家立业的重担。
告别人声鼎沸的京城,来到离合肥市区一百多公里的黄屯老街,这里的清晨悄悄到来,比朝阳更早出来的则是老朱家的米饼香味。
黄屯大饼正是安静的老街上“沸点”最高的所在。
大饼所用的米是粳米和籼米经过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的,再加入更“有劲”的糯米,经过不断的翻炒才能将三种米各自的香味和口感发挥到极致。
炒熟后的米加入水,使上劲儿,就变成了大饼所用的饼皮。
就在朱永坤炒米的同时,他的妻子也在忙活着馅料的制作。猪肉和雪菜的搭配并不少见,但加入了本地柔软的豆腐之后猪肉的醇香和雪菜的酸爽便更加统一而鲜明。
香糯的饼皮包裹住丰富的馅料,再用煎、烙、蒸三种烹饪方法,保持米饼一面的软糯,并将另一面变得焦脆,一个米饼拥有了两种不同的口感,这才是黄屯大饼在老街经久不衰的奥秘。
好饼配好馅,老朱和妻子四十多年的相依相守造就了老街每一个清晨的香味鼎沸,每一缕阳光都带着生活的温度,送走每一个怀揣梦想的少年,也等待着每一个思念故土的游子重拾旧味。
初秋后,阴雨连绵的宜宾小城,能抵御清早微寒的除了火辣的燃面,还有一个更加老少咸宜的小吃——阴米子蛋稀饭。
糯米煮熟后借助风力吹散热气,打散米团,放置阴干,就变成了阴米。
红糖阴米粥最重要的技术是掌握阴米的膨化程度。阴米在二百度的油温里爆成米花,整个过程都在瞬息之间,稍有不慎就可能让米花变成了米糊。
阴米粥是滋阴补阳的甜品,也是宜宾特色小吃,可以如今还在坚持做这种传统美食的店铺已经越来越少了。
好在,何家三姐妹还惦念着儿时的味道,将这种香甜可口的小吃继续发扬传承。他们分工明确,精神饱满,为宜宾的早晨增添了最甜的味道和最初的记忆。
四十多年的携手与共,姐妹情谊和美食情怀融为一体,发挥余热和自在快乐让时光变慢,让回忆更暖。
从京城到小城,从老街到小巷,每天的第一餐本应就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日复一日的生活,总会有乏味疲惫的时候。一顿让人心血沸腾的早餐提振其新一天的精气神,让一切都有了改变过往的可能。
而这种可能又会让人更加期待明天的生活,在沸涌的生活里找到全新的生命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