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贯之”论

作者: 禅即心在当下 | 来源:发表于2018-01-03 19:36 被阅读347次

一以贯之语出《论语》。一则在里仁篇,原文是——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一则在卫灵公篇,原文是——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的“一以贯之”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这两处的“一以贯之”是一个意思吗?非也。

“一以贯之”论

我们可以看出前者是孔子对曾子说话,可看做孔子与曾子论道所言;后者是与子贡论学说的话。曾子在孔门年龄是比较小的弟子,大概因曾子年龄尚轻,还不够定性,孔子才对他说了这番话。我们不论曾子所言的忠恕是否就完全是孔子的一以贯之之道,在我理解孔子对也你一说“我的做人原则是始终如一的”,所以孔子的“吾道”就是做人之道。如此理解曾子之意也便就具体而微了。孔子的思想注重探究人与人的关系,换个角度可视为伦理。而人人关系一方面就是对自己该如何,一方面就是对他人该如何。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这也正是曾子之谓也。

子贡是孔子的早期弟子中年龄较小的,又比较聪明善言,所以学习难免会飘飘然,不扎实。孔子针对此种情况,便和他探讨学问问题。就问子贡,你是认为我博学多识吗?子贡未及多想,回答是呀!不是吗?孔子直接否定了子贡的看法并告诉子贡我的学习是一以贯之的。这里有一个问题,一以贯之与博学多识有什么差别?孔子博学笃定无疑,但却不能说明其学的能力究竟如何。孔子一言一以贯之就是告诉子贡我的知识和学问是一个整体,是相互关联的生命整体,而不是零碎的堆积。大量的碎片化的知识或学问也可以称之为博学多识。而融会贯通的知识或学问则是生命化的一体的博。碎片化的博“学”只能炫耀,难有实际功用。孔子与子贡论学是要告诉子贡学要融会贯通,要老老实实面对学问,不可以浅尝辄止。

学贵融会贯通而非杂博多识。

“一以贯之”论

相关文章

  • “一以贯之”论

    一以贯之语出《论语》。一则在里仁篇,原文是——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

  • 从《论语》“仁”至《中庸》“诚”的本体工夫初探

    《论语》言仁,《孟子》议善,《中庸》论诚,《易传》道德,仁善诚德之道德本体乃儒家一以贯之的忠恕之道和絜矩之道,乃儒...

  • 一一以贯之

    高晓松在奇葩说中谈到:选择一种价值观,一以贯之。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或方便,今天掏出一个价值观,明天掏出另一个价值观...

  • 2019-01-23

    一以贯之

  • 本末始终,一以贯之

    《大学》纲领有四,明明德,亲亲,新民,止至善。其中分论或详或略,但其实一者即四,四者即一,这是《大学》的“一以贯之...

  • 伯越早读【87】—《论语》—吾道一以贯之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参”,是曾子的名字。孔子对他说:曾参啊,我的道,就是一以贯之! 一以贯之,是儒家...

  • 纯金,人心。

    我好像开始明白王阳明说的纯金论了。一以贯之就是纯金。内心干干净净追求真理。 得一分是一分。 克住人欲。 释放天理。

  • 2019-01-11

    一以贯之,强化信念!

  • 2019-07-31

    忠恕之道 一以贯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天才基本法

    一以贯之的努力,不得懈怠的人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以贯之”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crk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