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贯之语出《论语》。一则在里仁篇,原文是——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一则在卫灵公篇,原文是——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的“一以贯之”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这两处的“一以贯之”是一个意思吗?非也。
“一以贯之”论我们可以看出前者是孔子对曾子说话,可看做孔子与曾子论道所言;后者是与子贡论学说的话。曾子在孔门年龄是比较小的弟子,大概因曾子年龄尚轻,还不够定性,孔子才对他说了这番话。我们不论曾子所言的忠恕是否就完全是孔子的一以贯之之道,在我理解孔子对也你一说“我的做人原则是始终如一的”,所以孔子的“吾道”就是做人之道。如此理解曾子之意也便就具体而微了。孔子的思想注重探究人与人的关系,换个角度可视为伦理。而人人关系一方面就是对自己该如何,一方面就是对他人该如何。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这也正是曾子之谓也。
子贡是孔子的早期弟子中年龄较小的,又比较聪明善言,所以学习难免会飘飘然,不扎实。孔子针对此种情况,便和他探讨学问问题。就问子贡,你是认为我博学多识吗?子贡未及多想,回答是呀!不是吗?孔子直接否定了子贡的看法并告诉子贡我的学习是一以贯之的。这里有一个问题,一以贯之与博学多识有什么差别?孔子博学笃定无疑,但却不能说明其学的能力究竟如何。孔子一言一以贯之就是告诉子贡我的知识和学问是一个整体,是相互关联的生命整体,而不是零碎的堆积。大量的碎片化的知识或学问也可以称之为博学多识。而融会贯通的知识或学问则是生命化的一体的博。碎片化的博“学”只能炫耀,难有实际功用。孔子与子贡论学是要告诉子贡学要融会贯通,要老老实实面对学问,不可以浅尝辄止。
学贵融会贯通而非杂博多识。
“一以贯之”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