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0丝绸之路传统文化保护开发利用国际产学研合作研讨会

2020丝绸之路传统文化保护开发利用国际产学研合作研讨会

作者: 大侠上官云飞 | 来源:发表于2020-12-12 18:45 被阅读0次

和八斤老兄作为武术人出席“2020丝绸之路传统文化保护开发利用国际产学研合作研讨会”,和国内外文物保护、修复还有传统文化研究的专家们一起关注“丝绸之路与非遗保护”这一话题。

八斤老兄在发言中介绍了红拳的历史和技法特点以及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在近年来的保护经验,现场演示了红拳的“十大响”,他说这是来自于秦人当年的“击膊拊髀”,红拳叫“击皮为鼓”,让在座专家和学者耳目一新,纷纷叫好。

我从“非遗保护”的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

从汉代“环首刀”和唐代的“唐刀”谈起,皆是中国武术和丝绸之路上中亚国家的文化进行交流、融合的产物,在武术的技术上也有不少相通和融会,尤其是刀剑的技法,希望联盟组织专家在这一课题上进行深入发掘。

谈到“非遗”中传统武术,其保护主体不是器物,而是人,是身上附带着“手艺”的传人,他们大多数生活在社会底层,生活清贫甚至艰难,要传承手艺,也要外出谋生,养家糊口 ,而能跟随他们学习手艺的年轻人少的可怜。学习和传承这些属于“非遗”的手艺,需要天赋,需要勤奋,需要资金,国家资助的保护经费又是杯水车薪,捉襟见肘。因此,“非遗”武术的保护,更需要深情,更需要坚守的一批人,乃中国武术与文化之脊梁。

希望联盟呼吁,给予“非遗”武术一个正常、良好的的生态环境。

会后,和孙怀玉教授、八斤老兄还有卢佳一起相聚“老院子”。

谈到红拳,八斤老兄慷慨激昂,起身演示,讲述当年张悦侠先生的“雀地龙”和“背剑腿”,是真正体现了红拳的“刁钻”,而且身法独到,吞吐拧转。他谈到了红拳“高家”与“邢家”的区别,“高家”一出手就是猴势,因为鹞子高三是练“子拳”出身,故而拳法中多猴势。

一场论坛,一场相聚,获益良多。(马文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0丝绸之路传统文化保护开发利用国际产学研合作研讨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cryg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