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陆犯焉识》有感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陆犯焉识》有感

作者: 鲁大师665 | 来源:发表于2018-04-01 22:58 被阅读160次

终于一口气把《陆犯焉识》读完了,脑中回想起刚拿到这本书时的疑惑,陆、犯、焉、识这四个字组合到一起,搜遍知识体系中各个角落,依然得不到这四个字组合在一起的任何注解。姑且翻两页看看这四个字组合成的词从何而来。

陆犯焉识,犯即犯人,直接点说就是描写一个叫陆焉识的犯人的故事。主人公生于上海,出生富贵,天资聪颖,从小长相便标致,长大后更是国外留学,从而精通六国语言,学识渊博,还打了一手好球,顺理成章,事业成功而又风流倜傥。主人公的前半生这样看来还是很令人殷羡的,如果真的有点不尽如人意,恐怕就是年纪轻轻便被继母软硬兼施的娶了自己本身并不喜欢的女人—冯婉瑜。婉瑜温顺而少言,对继母言听计从,对主人公很是喜欢。为了逃避自己并不满意的婚姻枷锁,主人公想法设法逃离上海,与多名女人曾陷入爱恋。前半生的顺风顺水让陆焉识身上烙下了深刻的现代书生气—仗着自己学识爱直抒胸臆,疏于人情世故和政治嗅觉。而后经历了20多年大西北的流放,20多年很长,长的让焉识渐渐意识到婉瑜对自己的好和自己对婉瑜的亏欠,20多年却又很短,短的让婉瑜心里再没时间装下其他人。至20多年过去,焉识满怀期待地归来,婉瑜却已老年失忆分不清焉识,只是小心翼翼地守着这几十年来焉识写给她的信件默默发呆,儿子也记恨着因焉识劳改犯身份从而失去了爱人和前程不肯原谅。

文章的时点贯穿旧中国,抗日,内战,统一,文化大革命以及之后的光明。作者严歌苓记述了自己祖父一家在整个时代变迁下对命运的抗争乃至无力,全力着笔于人物的描写,却又深刻刻画出了利己主义下人性的泯灭。

文章最美好的事情无非是冯婉瑜对于陆焉识从一开始的崇敬而后喜欢,喜欢对于她似乎很简单,简单地像这件事本身就天经地义,无论陆是富贵还是贫贱,魅力四射的公子还是万人唾弃的劳改犯,婉瑜却从来未动摇过内心对陆的爱与等待,即使最后什么都忘记了,都不允许别人对信件和陆焉识这个名字的侵犯。20多年的流放也让陆焉识真正明白自己的内心是爱着冯婉瑜的。好在这一切都还不晚,这一切都还来得及,也是这份反省的爱支撑着陆在多次的死亡边缘支撑了下来,纵然失去了一切,还有婉瑜,对他来说就够了。

文章采用插叙手法,承上启下的句子随手可见。个别遣词用句在我此时写作的时候才能体会到其本身的老练,心理活动的刻画似乎也更符合作者女性特有的细腻与敏感。很多情节的还原,看得出作者是进行了一番考究的。

愿我们都有一个像冯婉瑜这样的人爱着自己,又愿我们不要像陆焉识那样迟迟才懂得珍惜。

感谢书屋,让我灵魂又一次找到栖息之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陆犯焉识》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crz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