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日常记录6

日常记录6

作者: 期待馨香 | 来源:发表于2019-01-07 20:35 被阅读0次

    继续上周的事情延伸的感想记录。

    这几个月发生的一连串的关于选择事情让我有了很大的感慨,这一个星期以来我对自己做的选择越来越敏感,越来越自觉地去考察和审视周围的人是如何做选择的,自己的选择又是如何被影响的。

    我还有一个很深的感慨是,身边的很多同学做选择的时候都有从众心理,都倾向于选择“大多数人选择的”,也很容易受周围的氛围影响而改变选择。注意,不是收集到了更多、更全面的信息而相应地更改以做出理性的选择,而是“受氛围影响”而改变选择。

    就像上周那个同学,明明她也是想提前回来的,在我收集名单的时候她是第一个报名的,后面却变成了“既然大家都不提前,我也不提前了”。

    我想强调的并不是说做了选择之后不可以改,毕竟每个选择的背后都是基于一定的信息以及考量的,当信息发生了改变之后,选择也跟着做出相应的改变这一点本身也是可以理解的,无可厚非。

    引起我思考和感慨的是她改变选择的理由:并不是因为信息量的增加或改变而有的其它原因,而是“既然大家都不,那我也不……”。而且,从“呜呜呜……”的反应也可以看出这并非她本人真实的意愿,只是因为大多数人都不这样做,她就不这样做了。

    坦白说,我认为她这样做选择是不够理智的。

    从结果来看,她的确是和大多数人站到一个立场上了,但她却没有考虑到别人做出那样的选择是因为不少人已经拿了offer了,已经没有后顾之忧了。

    有些甚至是5、6月份才入职,所以那段时间对她们来说其实并没有那么敏感。但她自己的情况是连找都还没找。

    细细回想,其实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

    比如大二的时候有不少人选择辅修,后面越来越多人也跟着报。考专业八级的时候很多人都跟着报。

    这种倾向于选择“大多数人选择的”的“从众心理”,背后意味着什么呢?是否可取呢?

    我认为“大多数人选择”本身的确是有一定的参考性的,但我们应该关注的不是选择的人数,而是大多数人之所以那样选择的原因!如果是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但都符合道理的话,那我们就应该认真收集和整理这些原因,再对比自己的情况,作为辅助自己判断的依据。

    但如果这选择的“大多数人”中竟然有不少人都是不清楚状况,只是因为“大家都这样,那我也这样”,那我们是不是该认真审视一下这个选择呢?

    而且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思考过一些问题:这“大多数人”是真的大多数吗?

    是不是只是指自己身边的人呢?

    自己身处一个怎样的环境呢?

    基数是多少?

    涉及范围有多广?

    是否具有代表性呢?

    大家是否有跳出自己的圈子去看一下呢?

    我们应该不难理解,我们身边的大多数人,尤其是同一个专业的同学的认知都是差不多的,在一个固定圈子里的人的认知也可能是同一个层次的,在这个圈子里的大多数,到了另一个圈子里就是少数了。

    我认为这种倾向于选择“大多数人选择的”的“从众心理”意味着“安全感”,不敢冒和众人选择不同的风险。这种安全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我们,却也会成为我们成长的束缚的。

    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意味着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坚持自己的选择的勇气。

    当然,我想这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缺乏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以及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面对很多问题的时候,感到迷茫、无力,只能跟着大家走。

    所以给我的另一个感慨是,真的要多去提升自己的认知,多去实践,锻炼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力啊。

    不是看有多少人选择,而是看选择的人的理由。还有利与弊的权衡。他人的价值观以及自己的价值观。

    大多数人的选择不一定是对的。不能只看这个选择的人数。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大家这样选的原因是什么,影响她们衡量的因素是什么。自己不想这样选择的原因又是什么,影响衡量的因素又是什么。两个不同选择的利与弊在自己价值观体系中各自占据多大的比重,哪个更重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日常记录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cse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