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从传统文化中找出一句名言作为人生警句的化,我想大概就是“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了。
小时候,不管是长辈还是书上,都教导我们要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善良的人。
特别是做一个善良的人,直到现在依然有很多人在宣扬这个价值观,但宣传的人往往自己不去践行,其宣传的目的不过是为了让别人去践行。
而自己的获益却来自于宣传本身这件事情。这种收益不管是来自某些人的宣传费还是来自于信仰其宣传的内容的相信者,都离不开经济收益。
普通人终其一生难以逾越的可能就是对于社会的认识这道坎了吧。特别是家里没有人指导,而自己又觉醒比较晚的人。通常只有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好多年以后开始逐渐认清社会的样子,而到了那个时候,自己不管是体力还是精力都到了下滑的时候。
唯有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在三十多岁的时候来到了最好的阶段,此时如果有机会,那么通常也能更好的抓住机会,做成事情的概率也更高。
之前也在网上看到过一句话,说心软之人是对自己的惩罚。由于自己的心软让自己陷入困境是司空见惯的。不管是现实生活的紧迫困境还是心理世界的不知所措,这些切实的痛苦和折磨却是真实的。
当然,我们也要明白除过身体上的苦之外,心理上的痛苦几乎都是由于自己的价值观造成的。这种行为和价值观之间的撕扯通常意味着我们要调整自己的价值观,而不是去调整自己的行为。
每天读一点书的好处就是能够意识到一些自己已经习惯但其实是错误的观念,然后一点点去清除掉这些陈旧的观念。
从生理层面上讲,我们每天都在不断的更新我们身体的细胞,每天都在变的更老。但从思想层面上,我们有没有去更新自己的观念呢?
人太善良是不利于在社会上生存的,这几乎是肯定的。在农业时代可能还好,但在如今这个时代这一弱点几乎成为致命的缺点。
由于分工使得人们需要合作的人变得史无前例的多,这其中有很多都是单次博弈。而在一个法治还不够的时候,那些聪明的人知道了单次博弈获胜的秘诀之后,就肆无忌惮的去欺骗那些善良的老实的人。
每个人都有获取更多资源的动机,也都有不被惩罚或者很难惩罚的漏洞,这种情况下,你不能指望一个人的道德去约束自己的自私,道德战胜不了人性和本能。所以那些战胜本性的人就成了圣人。
普通人偶尔战胜一次人性本能实属不易,要经常做到确实难如登天。所以,我们也没有必要苛责自己,当人性本来控制我们自己的时候多给自己一些宽容,虽然我们想要努力达到理想的理性状况,但作为人行人事已经不容易了。
我们经常觉得自己太累,事实上也的确会有精疲力尽的时候,特别是在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当这个时候,不妨坦然的去休息,放下所谓的工作和责任,该摆烂就摆烂,该休息就休息。只有休息好了才能有精力去做事情不是吗?
或许,这就是我们要面对的现实,是困境也是新生,平凡度过一生也是一种精彩不是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