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作者: 泽水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18-07-21 10:37 被阅读1次

    最近在阅读采铜老师的《精进》,在有关学习的章节收获很多,在此进行整理。

    由于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因此大家不要盲目遵从,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判断是否适合自己,再考虑要不要做参考。

    你的学习方法是怎样的?

    我们最普遍的学习方法大概是这样的,首先制定学习计划,然后在进行学习整理,最后进行复习和归纳,能做到以上三点,就称得上优秀的学习者了。但是这样学习,我们只是作为了知识的“搬运工”,我们只是完成了只是在不同载体间的传递罢了,却并不清楚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这门课程对我们有什么用处?我掌握了哪些知识点?又有哪些知识点是我不清楚的?

    但是仅仅吸收知识是不够的,我们应该主动去构建知识,所以我们在学习时不妨带着问题去学习,比如给自己提出一些问题:

    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我已经具备了哪些知识?

    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我将收获哪些新知识?这些只是对于原有知识有着怎样的补充或是挑战?

    针对当前的学习才来哦,我还有哪些未知的知识是可以通过简单探索获得的?

    针对当前的学习才来哦,我还有哪些未知的知识是需要长期探究获得的?

    如此学习不仅仅可以帮助我们梳理思路,让我们更加清楚我们的弱势,还可以加深印象,让知识变得深刻且有深度。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在《怎样解题:数学的新方法》中写道“没有任何一个题目是彻底完成了的。总还会有些事情可做;在经过充分的研究和洞察以后,我们可以将任何解题方法加以改进;而且无论如何,我们总可以深化我们对答案的理解。”

    这其实也点明了问题导向学习的优点,可以让我们形成长期的、一贯的思考路径,不停的构建知识与知识的联结,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脉络。

    我们可以向自己提问,我们也可以向他人提问,像智者学习,但是回答问题仍然要靠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是他人无法代替的,想开始知识的构建之旅?不妨向自己提个问吧!

    不要只做信息的搬运工

    在这个信息互联的时代,我们每天都可以接收到大量的信息,然而我们常常只是看到了信息的表面,即它在表达什么,然而很少去将信息“解码”,去了解信息的深层含义。我们要“解码”信息的深层含义,而不要简单的做信息的搬运工。

    解码的的角度会因人而异,但是依然有规律可循,比如我们在商店看到的小黄鸭玩具,孩子们仅仅在意,这是一种什么动物?它会唱歌吗?而家长们则会考虑,这个玩具的材质如何?适合孩子们玩耍吗?而工程师们则关心,这个玩具应该如何设计?如何制造?

    由此可见,简单的说,解码不外乎三个层次:

    它说了什么?给了我什么感受?即它本要传达的东西

    它是什么?给我什么价值?即对内容的反思以及以审视的目光对内容进行评价

    它内部是如何组成的?效果是如何实现的?即对形式和结构的洞察,研究内容的表达手法

    虽然不论从那个层面解码,它都能够呈现美妙的意味,然而如果不做一番细心的挖掘,你只能得到浅层的美味。所以,我们在解码的时候,要尽量做到,不看表面看深度,不仅了解,要知晓。

    看到这里,如果你也想解码,想寻找解码的入口,这里有三个入口的路径,供大家参考:

    不只要去寻结论,还要去寻过程

    不只要去做归纳,还要去做延展

    不只要去比较相似,还要去比较不同

    你能调用的知识有多少?

    我们判断自己掌握了多少知识,并不取决于我们吸取了多少知识,而是取决于我们能够调用多少知识。

    这样看来,我们不妨采用“做中学”的方式来学习,当然,“做中学”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用,学习办公软件和画图软件之类的,“做中学”便是很有效的方法了。

    求知可以分为三个等级:信息,知识和技能,最基本的学习者仅仅接收信息,好一点的则看重只是,记忆,高手则磨练技能,日日精进。如此看来,将知识当成技能来学习修炼,同样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学习。

    让不同的知识发生化学反应

    一个高水平的学习者也十分擅长在所学知识间创造关联。将原本独立疏远的知识加以融合,从方式上看,有迁移,印证,互补三种。

    生物化学家伯纳德布罗迪博士被誉为药物代谢之父,他的一项突出贡献便是发明了可以判断血液中药物浓度的甲基橙鉴定技术,而这项技术的灵感却是因为他无意中读到的德国纺织染料文献,这便是知识的迁移。

    我们在写文章时往往采用不同的例子来证明我们自己的观点,甚至可能会采用不同领域的名人例子,有数学专家,有艺术大师,有科学家,而这些不同领域的人物的例子却都被用于证明同一个论点,这便是不同领域的知识印证式的融合。

    而知识的互补融合,往往需要我们洞察知识背后的“深层结构”,去发现那些表面并不相关的知识背后相似性,互补性和启发性。

    总结

    让问题引导我们学习

    仅仅吸收知识是不够的,我们应该主动去构建知识

    我们要“解码”信息的深层含义,而不要简单的做信息的搬运工。

    我们判断自己掌握了多少知识,并不取决于我们吸取了多少知识,而是取决于我们能够调用多少知识。

    让不同的知识发生化学反应,将原本独立疏远的知识加以融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cvo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