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学习的这个故事,感觉日常中好普遍啊,本章当中是妈妈想让孩子铺餐垫,孩子不想铺的故事。而实际的生活中也会有各式各样的问题。
比如我想让孩子拖地,孩子不拖地;我想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就是不做;我想让孩子在休息的时候第一时间完成作业,但孩子不想那么早完成;我想让孩子上什么什么兴趣班,孩子不想上兴趣班……
在自己的生活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我想让你去做,而孩子不去做的事情。
在过往的认知当中,我的习惯性的模式就是我高兴的时候,你怎么样我都可以支持,而当自己心情不顺的时候,面对孩子对自己说的任何一个不,或者任何一个难,自己都是不能够接受的。
自己习惯的是对孩子的不接受进行说教,表达自己做的多多,多不容易,为你付出了多少,给孩子钉在一个不忠不孝不懂事狗屁不通的定位上。
我开始对孩子的抱怨越来越大,我和孩子之间的不顺越来越来多,对抗越来越大,好像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越远。
而这其中错误的认知就是,我想让你按照我所期待的样子活出来。
那正确的应该是什么呢?就事情而言,以正确为标准,不以权威、地位、名利为依据。不以我是你妈你就要怎样,不以我是你媳妇你就要怎样,不以热心肠的想要帮助而要求他人怎样怎样。
应该的标准是,对自己的成长是什么?对自己家庭的成长是什么?是以共同人的好为真正的好,是以达成完成自身想要成为的那个人而去前进,如果没有这个指引,那么所有的选择都是随内在心情的随波而行罢了。
当我没有活出那个以事情为载体,看见自己,成长自己为目的的时候,所有的行也仅仅都是表相。
当妈妈在做早餐的时候,有一种孩子看见妈妈做早餐,会把早餐需要准备的物品准备到位;
有一种孩子,他不仅仅可以盛餐,做餐前的准备,他还可以做餐;
有一种孩子,他会在用早餐的时间不仅不参与其中,还不能够起床;
……
在这一件事情当中,就会有很多很多的可能性,而自己的孩子之所以这样子在于作为陪伴者的父母的做到。
如果“我”就是懒,面对问题时我的态度是太难了,我不会;
如果“我”就是想要陪伴孩子成长,面对孩子的状态,会想到的就是如何去陪伴孩子学会,如果让孩子看见自己成长的意义与价值。
只有父母能够解读到成长的意义,在陪伴孩子的时候,才能够做到正确的解读孩子面对事情的意义。自己要先做到!
看见一遍遍的学习的意义也是在弃自己过往认知的过程,去坚定自己要改的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