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的阅读笔记(初读)

《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的阅读笔记(初读)

作者: 十里先生啊 | 来源:发表于2019-02-11 23:27 被阅读0次

    无论我们是什么角色,学生、社会人、家长、夫妻和孩子,优良的品德比套路和技巧都极为重要。如何培养优良的品德?简单来说就是培养优秀的习惯,《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就归纳概括了七个习惯给大家: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和不断更新。

    其实我想大多数人与我一样,这七个习惯中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甚至有些道理都知道,就是不会去做。不过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想大家可能会有一些改变。

    首先,为什么这本书值得读?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在美国的影响力仅次于《圣经》,其在美国的欢迎程度可想而知。为了让大家更信赖这本书,书的正文前用了整整十页篇幅来描述全球各界高级人士对该书的赞誉,当然中文版本的前两页全是中国人或者中国公司高管。本书的最终目的是打开人们的思维,而非传授一种或数种套路和技法。当然有些观点比较难懂的他会引用一些很有意思的栗子:比如鹅生金蛋(一个栗子传达好几层不同的意思,被不同的部分所引用)、个人生活经历、和他工作经历。当然这些栗子基本上也都是人们有时会遇到却容易被忽略的。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关于如何培养习惯,如何改变自己的好书和指南,对于想要改变自己和正在改变自己的人来说,这是一道硬菜

    那这本书都讲了哪些内容?

    本书主要分为四大部分:一、思维方式与原则。二、个人领域的成功:从依赖到独立。三、公众淋雨的成功:从独立到互赖。四、自我提升和完善。

    一、思维方式与原则

    该部分共两章,分别是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和七个习惯概论。前面主要是讲当今人们的思维现状,以及把一些现象摆到桌面上来说,比如先入为主的观念,自我价值观引导认知的观念等等。后面则是大体介绍这七个习惯是什么,有什么好处。也就是提前预热(鹅生金蛋的栗子就是在这出现的)

    二、个人领域的成功:从依赖到独立

    这里列举了三个习惯,也就是前三个: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本段的内容是围绕主体个体而论,这也是人成长的一个毕竟阶段,只有踏过了这个阶段,才能进入下一个公众领域的阶段。当然文中也说道,并不是说这个阶段没做完就不可阅读后面的四个习惯,其实这七个习惯都是相辅相成的。

    1、积极主动

    首先是定义,什么是积极主动?积极主动不仅仅指行事的态度,还意味着人一定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外在环境只能影响,抉择却取决于个人

    如何判定一个人是积极主动型还是消极被动型,文中提出了“关注圈”与“影响圈”的概念,什么是关注圈?关注圈就是每个人格外关注的问题:比如健康、子女、事业、工作等等。其中这些问题有些能被我们所控制,或解决,有些则不能。所以能被我们解决的问题的范围则是影响圈。

    关注圈与影响圈

    积极主动型人士他们专心做力所能力的事,能量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同时关注圈也会随之扩大;而消极被动型人士他们全神贯注于关注圈,紧盯他人弱点、环境问题以及超出个人能力范畴的事情不放,结果越来越怨天尤人,并不断为自己的消极行为寻找借口。

    通过人们经常说的话就可以看到出他是属于哪一类来,消极的经常说“如果是怎么样怎么样就好了”“要是怎么样怎么样就好了”他们关注的是他们所无法控制的事物,而非他们自己本身。这点积极主动型人士则不一样,他们会说“我可以更好,我可以更努力,我可以更体贴,我可以多花一些时间来陪陪相爱的人”他们则更加关注自己能做的,这和前面所讲的就很一致了。

    2、以终为始

    这个概念理解起来并不难。打比方,我们做一件事必然有一个目的,这个目的就是终,我们要始终围绕这个目的去行事。当然很多时候,我们确实也有目的,但是并没有设计和规划我们要达成的效果,最终收成是多少并没有明确的概念。这就导致了我们有时候会走很多弯路,浪费很多资源,甚至会把我们往失败的道路上引。

    这里提到了一个观点:任何事物都需要两次创造。我们做人和事都是现在头脑中构思,即智力上的或第一次的创造,然后是付诸实践,即体力上的或第二次的创造。

    本章节在开头抛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如果你整前往殡仪馆的路上,要去参加以为至亲的丧礼。抵达后,居然发现亲朋好友齐聚一堂,是为了想你告别。他们即将上台追述你的生平。请你想一想你希望他们怎么说?

    其实这段是为了引入一个概念:使命宣言(也可以叫人生哲学或者基本信念)。
    为什么要引入使命宣言?作者认为,这是以终为始的最有效方法。宣言主要是说明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品德),成就什么样的事业(贡献和成就)以及为此奠基的价值观和原则。他列举了一些人的栗子,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紧接着在后面他有提到另一个概念:每个人都有其生活中心,它们对生活各方面的强烈影响毋庸置疑。
    以配偶为中心、以家庭为中心、以金钱为中心、以工作为中心、以名利为中心、以享乐为中心、以敌人或朋友为中心还有以原则为中心的(当然还有一个以宗教为中心,但是中国信教人士不多,这里就过滤掉了,并不是宗教歧视)。在遇到问题是,这些不同中心的人作出的决定是不一样的,比如临时加班的问题,以配偶为中心的多半会拒绝工作。而以工作为中心和以金钱为中心的人则不会。但是这些都不是有效和最好的决定,为什么?假设你正在和你的配偶去开电影,老板要你加班,你该如何去权衡?是让老板理解你,还是让配偶理解你?然而以原则为中心的人则不会有这样的烦恼,首先这样的人有绝对的责任心,值得人们信赖,遇到这样的问题,老板和配偶都了解其为人,并且会理解他,信任他会处理好。而且他们总是简洁不烦,思想与行为也独具一格,而坚实、稳定的内在核心赐予他们的高度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与力量,会让他们度过积极而充实的一生。

    3、自我管理

    这一章使我印象深刻,他也是先抛出了两个问题

    1、在你目前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情能够使你的个人生活彻底改观,但是你一致没有去做?
    2、在你目前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情能够是你的工作局面彻底改观,但是你一直没有去做?

    当然这个问题在后面才被回复,因为他先引用了一个原理“时间管理矩阵”

    时间管理矩阵

    偏重第一象限的结果:压力大、筋疲力尽、被危机牵着鼻子走、忙着收拾残局。
    偏重第三象限的结果:急功近利、被危机牵着鼻子走、被视为巧言令色、轻视目标和计划、人际关系肤浅,甚至破裂
    偏重第四象限的结果:完全不负责任、被炒鱿鱼、基本生活都需要依赖他人或者社会机构
    而偏重第二象限的结果:愿景,远见、平衡、自律、自制、很少发生危机。

    文中提到一个观点,高效能人士的脑子里装的不是问题,而是机会。他们不会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傻姑娘浪费时间和精力,他们的思维方式是预防型的,总是能够做到防患于未然。当然,他们也有真正意义上的危机和紧迫时间需要马上处理,但是这类时间数量相对较少。他们能平衡产出和产能的关系,将时间和精力集中在重要但是不紧迫的事物上,即第二像素,完成这些活动能提高个人的处事能力。所以回过头来,本章开头抛出的两个问题,就很好的衔接了这个部分,同时也算是教授了方法,但不是唯一:我们可以不时的反问自己,有哪些事属于第二象限但我没有做的?比如锻炼身体,读书,学习不同的技能等等。

    三、公众领域的成功:从独立到互赖

    这里也是列举了三个习惯,也就是后面三个习惯。但是在此之前他专门拿出了一章来介绍人际关系的本质。

    人际关系的本质

    因为这里主要讲的是从独立到互赖,互赖必然是与人处关系。个人独立不代表真正的成功,圆满人生还须追求公众领域的成功。不过,群体的互赖关系必须以个人真正独立为先决条件,想要抄近路是办不到的。

    这里他引入来一个观念:感情账户。感情账户是指人际关系中不可活觉的信任,是人与人相处时的那份安全感。感情账户的储蓄越多,证明这两个人的关系是非常非常的好的。能够增加存款的是礼貌、城市、仁慈与信用。反之则是粗鲁、轻蔑、威逼与失信等等。
    文中主要提及七种感情投资方式:理解他人、注意小节、信守承诺、明确期望、正直诚信、勇于致歉和无条件的哎(当然我们依然有原则,有限度,有是非观念,只是无损于爱心)

    4、双赢思维

    双赢者把生活看作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个角斗场。一般人看事情多非此即彼,非强即弱,非胜即败。其实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不必是为自己之失。

    这里列举了六种人际交往模式:
    1、利人利己(双赢)              2、两败俱伤(双输)
    3、损人利己(赢输)              4、独善其身(赢)
    5、舍己为人(输赢)              6、好聚好散(无交易)
    这几个模式其实都好理解,如果说哪一种最好,那当然是双赢,因为从长远来看,不是双赢,就一定是两败俱伤,因为哪怕你一再的舍己为人,也有到头的时候,必然会破裂。

    那如果不能双赢便好聚好散吧!如果实在达不成共识,就不如好聚好散。这里不管是工作还是学习都是一样。甚至是感情,两个人如果一方对另一方的好是不对等的,一定要及时沟通,因为已经存在问题了,我们应当去解决问题,若你一直对他好,他却对你不温不热,你一昧的舍己,终究有累的时候。不如敞开心扉去沟通,去交流,如果真的最后还是不行,好聚好散也是不错的选择。

    双赢思维要具备的三个品德:诚信、成熟、知足

    5、知彼解己

    首先去寻求了解对方,然后再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

    说到知彼,那必然是需要聆听,而听说读写是最基本的沟通方式,但我们接受但教育多偏向读写说但训练,没人教我们如何去听。然而听懂别人说话,尤其是从对方但立场去聆听,实在不是件容易事。想要了解一个人不能只靠技巧,如果被察觉,便会有被欺骗被操纵但感觉,你让我没有安全感,自然也不会对你敞开心扉。

    我们要学会聆听,聆听最重要但是移情,也就是移情聆听

    “知彼”是交往模式但一大转变,因为我们通常把让别人理解自己放在首位。大部分人在聆听时并不是想理解对方,而是为了作出回应。这样的人要么说话,要么准备说话,不断地用自己的模式过滤一切,用自己的经历理解别人的生活。如果同别人之间的沟通出现了问题,他们的通常反应都是:“他就是不理解我”。

    但是聆听的结果必然是回应,只不过我们要做的是先诊断后开方

    如果你去看病,医生在你还没描述完你的病情,便下定论你患了某种疾病且立刻为你开药。此时的你会信任他给你开的药方吗?其实与人交流的过程也是如此,这些问题,我也是经常犯,虽然也会换位思考,但是总体还是有些急于下定论。而这种人一般有四种回应方式:
    价值判断——对旁人的意见只有接受和不接受
    追根究底——依自己的价值观探查别人的隐私
    好为人师——以自己的经验提供忠告
    自以为是——根据自己的行为与冬季衡量别人的行为与动机

    具体的好的办法在书中,它引用了一个非常大的栗子,本人搬不过来,见谅哈哈哈

    6、统合综效

    统合综效的基本心态是:如果以为具有相当聪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见不同,那么对方的主张必定有我尚未体会的奥妙,值得加以了解。
    与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情绪与智能,以及个人眼中所见到的不同世界。与所见略同的人沟通一处不大,要有分歧才有收获。

    其实本章或者该习惯的最终含义是求同存异,相信大家一定了解,这个世界上,求同存异做的最好的当然是中国了,我们要学会与不同的人去相处,如果相处遇到了问题,一定要寻求解决办法,这也是运用了双赢的思维,不要想着征服对方,也许对方会表面上同意你,但是内心并不是,这样的合作必然不会高效。试着去寻找第三条路。

    7、不断更新

    其实后面这两个习惯,大家应该都明白,也一定在做。尤其是这个不断更新,大家想必都听过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不能因为达到某一个小目标或者成就就沾沾自喜,便享乐安逸。

    这里尤其是竞争压力大的行业人士,更应该警惕了,像作者从事的是设计。如果我不努力提升能力,展望前沿设计。不去学习,不去观察同行只知道啃老本,那我这薄弱的根基很快也会被我啃噬完毕,然后被社会所淘汰。

    总结

    这七个习惯,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有数个。本人是一直在不断的努力学习,不断的努力进步,给自己设定目标和规划,努力的向前走。但是在读完这本书之后,发现自己依旧有很多的事情、细节并没有注意到。这本书是值得留在身边随你闯荡江湖的。我相信,坚持一定会有收获,成长过程虽是渐进的,效果确实革命性的。我们一起努力,我们终将强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的阅读笔记(初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czq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