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究竟是什么意思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究竟是什么意思

作者: 心学和性格 | 来源:发表于2019-02-11 18:05 被阅读106次

《老子》说: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1]

易中天在《百家讲坛》说《老子》的“圣人”都是褒义词,所以这句话是说圣人应该不仁。[2]是不是都是褒义由于搜出来的结果多,我没一一查看,但《老子》有把“圣”写为贬义的时候:

绝圣弃智,民利百负。

这事可以从“天地”来看,《老子》提倡自然,指的天地多是褒义的,没有贬义的: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不辱以情,天地将自正。

所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祭祀时草做的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意思大意是圣人也要跟天地对待万物成刍狗一样对待百姓,有用但不要太在乎。

而不会意思是天地对万物不好,(儒家之类的)圣人也是对百姓不好。尽管道家常抹黑儒家,[3]会说出后半句“(儒家之类的)圣人也是对百姓不好”也不奇怪。

马未都

来源:


  1. 《老子》帛书校勘版/第四十九章 用中。

  2. 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央视《百家讲坛》。

  3. 认知圣经《道家的观点错误》,2019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究竟是什么意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fzq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