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毛泽东化险福地旧址来源的故事
⊙胡锦 波
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江西铜鼓纪念馆,丰富的文字、图片、表格,起义部队用过的梭镖、刀枪、土炮、马灯,穿戴过的斗笠、蓑衣、草鞋以及烈士名录等珍贵文物,无不述说着当年毛泽东同志亲自领导指挥秋收起义的从酝酿、发动到进程经过及其在中国革命战争中的影响、价值、作用和地位。
最近读到一本上世纪50年代初工人出版社出版,还是用繁体字竖排版印刷的小册子。书名叫《毛泽东的故事和传说》。书中第一个故事就是讲毛泽东与秋收起义的,文章题目叫《浏阳脱险》。其中讲到的有关毛泽东同志与铜鼓一个老表邂逅的鲜为人知的故事细节,不但对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江西铜鼓纪念馆陈列史料能起到补充作用,也能有力地说明毛泽东同志的革命思想是在实际斗争和充分尊重人民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逐渐认识、形成和完善的。这就是:革命是革封建制度、反动阶级、压迫势力和敌人的命,而不是革菩萨的命。
这篇谢觉哉同志撰写的文章记载道:1927年9月初,毛泽东肩负着拯救中国革命的使命,跋山涉水从长沙出发,途经浏阳到江西铜鼓去领导农民革命军发动秋收起义。路上施计摆脱了浏阳团防军的纠缠,好不容易才踏进江西地界。到铜鼓与浏阳交界的乡镇排埠时,躲在深山边的一条沟里,看到一个砍柴的老表走过来。毛泽东同志就对砍柴的老表喊:“喂,那边在打仗!因什么事打仗呀”俩个人于是凑到了一起,开始交谈起来。
当他俩谈到农协会时,毛泽东同志问:“农民协会好吗?”砍柴的说:“农民协会好是好,只是不该打菩萨!”毛泽东回答他说:“不错,我也赞成这个主张。告诉你,我在省农民协会里是带头反对打菩萨的。后边团防军喊捉人,就是要捉我。老表,请你救我一救吧!”砍柴的听说毛泽东也是农协会的并且赞成不打菩萨,便自然觉得有了共同语言。就答应道:“怎么救你?”毛泽东说:“这是两块钱,请你帮买一双草鞋,和一点吃的,并且请你带路,我要到铜鼓去。”砍柴的说:“可以,你就在现地方躲好等着!”
到天黑时分,砍柴的把带来的草鞋和米饭(是冷的)及乘余的零钱交到毛泽东手里。毛泽东接过草鞋和米饭说:“那点零钱你就留下吧!”等毛泽东同志吃过后,砍柴的就延着偏僻的野鸡路(少有人走的很小的山间小路)把毛泽东同志带到了自己家——在山边上的泥土屋子里。并安排他住下,说:“等天亮了我就送你去!”
毛泽东同志进到砍柴老表安排的住房里,问他姓名,砍柴的老表始终不肯说出来,只轻声说了二个字:“姓陈”。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在砍柴老表的带领下,又走了20多里山路才到了排埠镇子上,寻到一家在街尾的铺子,便在这家店里住下了。又过了一天,才算安全到达了铜鼓县城起义军驻地肖家祠。在这里毛泽东召开了革命军三团排以上干部会议,传达了党的“八·七”会议精神,于是湘赣边界秋收爆动就此拉开帷幕。
(谢老当初文章的题目叫《浏阳脱险》,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当年毛泽东脚踏两省地界,退一步在湖南浏阳,进一步就到了江西铜鼓。由此留下了“一脚踏两省,四元定乾坤”的美丽传说。客观上助毛泽东同志化险为夷的历史人物是铜鼓县排埠镇人氏。)
新中国成立后,经考证这个姓陈的,和毛泽东同志有着“干革命不打菩萨”共同语言的,又帮了毛泽东同志脱险的砍柴老表,是江西铜鼓排埠镇华联村月形弯村民,当年的农协会员,名叫:陈久兴。解放后毛泽东也曾给陈久兴来过一封信,称他为:“同志和救命恩人!”
征得陈久兴后人的同意,2003年当地政府将陈久兴提供给毛泽东同志住宿的老屋修葺如旧,成了现在的毛泽东化险福地旧址。
������T;^��!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