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凤花办公室,等待她接受采访的空档,我发现一个细节,在她办公桌上,放着一个《民事记录本》。我好奇地翻看了一下里面的内容,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群众困难和群众意见,尤其是群众困难那块,写得特别细,比如某某户是独居老人,要在哪个时间段为其送去米面油;比如社区新进了哪些流动人口,该如何密切关注;比如哪些失地农民,在就业方面存在着困难等等,五花八门。
这本无所不有的《民事记录本》,我看得正入迷时,马凤花进来了,一个微胖,中等个,浓眉大眼,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女性,看上去五十岁左右,和资料上的实际年龄比较相符。
和我寒暄之后,她热情地给我倒了杯水。看着我手上的《民事记录本》,她跟我聊了起来。她说刚开始干社区工作那会,遇到很多事情,一个接一个,凭着记忆去做,无论她怎么周到细致,总会有忘记的一些小事。后来她就想办法,自创了个《民事记录本》,并把随时随地看到的、听到的群众困难和意见都记录下来。这样以来,凡是自己能够解决的,她随即就解决了;自己不能解决的,就及时交予上级相关部门,协调研究答复。
马凤花,回族,原本是西北轴承厂的一名下岗职工。于2002年应聘到西夏区文昌路宁朔北路社区从事社区服务工作;2006年,担任该社区居委会副主任;2009年7月换届后,任该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2012年7月,在西夏区第三届社区委员换届时,她跨街道交流到西花园路街道,任燕宝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
算来,她做社区工作已经有整整十四个年头了。十四年来,工作地点换了又换,不换的是她对工作的那份初心和热枕。不夸张地说,她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社区建设中,放在了居民服务工作中。这么说可能不够具体,我们看两个实例吧。
2012年7月,她刚开始担任燕宝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一职,工作环境还没有完全熟悉的她,偶然看到该辖区内老人们吃饭比较困难,当时她没有丝毫的犹豫,就投入到解决辖区老人吃饭困难的问题中。她走访辖区各个单位,动员各路爱心人士,想尽各种办法,终于在她的多方协调下,辖区老人们的“回味老饭桌”应运而生。在解决老人吃饭问题的同时,她为残疾人量身打造了“互助发屋”,这个发屋,既解决了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又为辖区老人提供了便利的理发服务。她为居民做的这些实事,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所以对她有着无尽的爱戴。
还有,今年6月,我市试点创办了十二所“市民学校”。在以马凤花为主的多方努力下,燕宝社区也有幸成了“市民学校”试点。燕宝“市民学校”运行以来,不仅满足了辖区居民精神文化需求,还搭建起了政府与居民良性沟通的桥梁,这引起了辖区居民的广泛关注。
马凤花做工作的过程中,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累累的奖状就是最好的证明:2011年7月,她被西夏区组织部誉为“孙仙梅式基层党组织带头人”;2011年9月,被银川市评为“社区服务者先进个人;2012年7月被群众推选为西夏区、银川市两级人大代表;2013年3月,被自治区妇联誉为“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2013年被自治区统战部评为“优秀少数民族干部”等。
马凤花形容自己是,排忧解难的服务工作者。在我看来,她做的工作远不止服务那么简单,她还充分发挥着社区组织者在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她之所这么说,可能与她本身较高的、立足本职的服务意识有关,也与她甘于奉献的精神有关。
我想,回族老人马学义在社区的经历,最能佐证马凤花的立足本职和甘于奉献。
回族老人马学义,今年60多岁,他是分廉租房时从芦花镇转到燕宝社区的低保户。他刚搬进来的时候,马凤花及时和他原来村上的领导取得了联系。通过了解,马凤花得知,马学义从小患有严重的皮肤传染病,父母去世后,姊妹们都怕受到牵连,先后与他断了来往。因为常年患病,不受人待见,性格也开始封闭起来,所以他一直是个孤寡老人。他的生活就靠沿街乞讨,捡破烂等勉强维系。疾病,再加上年岁的增加,让马学义老人渐渐渐失去了劳动的能力,生活苦不堪言。
马凤花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马给他申请了低保,并组织社区全体人员筹集善款,贴补老人的生活。她还说服一位好心的个体老板助养了马学义老人。即便这样,马凤花还是很担忧老人,每逢过年过节,她都会和家人去看望马学义老人。
说到这里,我看到马凤花办公室的墙上贴有老人的表扬信,字里行间都是对她的感激之情,字迹虽然歪歪扭扭,但掩饰不住老人说谢的真诚。
交谈中,我还了解到,马凤花每天是办公室里第一个上班,又最后一个离开工位的人。爱岗敬业的她说:“我一点都不觉得自己多上了一会班,我也不觉得辛苦,自从我选择了这个职业,就没有后悔过,我热爱我的工作,我要把我所有的精力和热情都放到居民服务的工作中去。”
听到这里,我在采访本上写下了“立足本职,甘于奉献”八个字,并把它们放在了标题的位置上。这八个字,不仅是写给马凤花,更是写给那些像马凤花一样的社区工作者,希望平凡的她们,好人有好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