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你是否也曾为并非自己的过错道歉

你是否也曾为并非自己的过错道歉

作者: 哪有什么永恒 | 来源:发表于2023-07-23 22:44 被阅读0次

    香港人实在是非常非常有礼貌。

    在锅贴小店里坐定,邻桌是对老夫妻,俩人一口一个“唔该”(意思是“请”“麻烦……”“谢谢”),点个餐的功夫说了二三十句礼貌用语。

    我点的是韩国泡菜味的辣锅贴。

    端上桌来金灿灿、焦香扑鼻,夹起一只,在辣椒醋小料碟里一蘸,一口咬下去——实在美味!

    正要吃第二口,店员小妹端着另一盘锅贴走来,说:“送错了,这才是你的,你的是辣味的。”

    啊?我一时间错愕又抱歉,本能地说:“啊!对不起啊,”还连忙加上解释,仿佛在澄清什么,“我蘸了辣椒酱,所以没发现送错了,还以为这就是我的……”

    然后我眼睁睁看着刚才我桌上那盘锅贴被送去邻桌,店员小妹问:“你们介不介意吃这一排,我另外给你煎五只(每份锅贴共十只,分两排摆放)?”

    而刚才满口“多谢”“麻烦……”“谢谢你”的邻桌毫不犹豫地一口回绝:“当然不好啦。”两夫妻态度平淡,这句话里可没再“附送”香港人素不离口的“唔该”二字了。

    我像是被上了一课似的忽然醒觉:刚刚,我是在为并非自己的过错道歉吗?

    锅贴外表都一样,不咬一口哪知道是什么馅儿?咬了一口而没能立刻报告出错,也不能算是我的过失吧?

    我究竟为什么要条件反射式地道歉,又为什么要费劲儿解释澄清?

    我有那么害怕做错事,或是“被人以为做错事”吗?

    我一边羡慕着邻桌老夫妻收放自如、恰到好处的礼貌与拒绝,一边想弄明白自己的条件反射背后究竟藏着些什么,新上桌的锅贴都不香了。

    这件事发生有段时间了,我始终没能忘了它,却也一直没能搞清楚。

    若说是“讨好型人格”,结合平日作为,还真不大像;但是这件小事里无意暴露出的那个我,与平素标榜的“剽悍”的我,也很难认定为同一人。

    再想想不禁哑然失笑:

    教育类的书籍一直告诫我们“不要给孩子贴标签”,怎么轮到自己,竟然指望某个类别或某个标签就能清晰归类呢?

    又想到多年来乐此不疲地做着这样那样的“人格测试”“心理测试”,似乎也有这种意味呢。

    人是多么渴望把自己弄清楚啊,可谁又真的能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是否也曾为并非自己的过错道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ddq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