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开始,看惯了父母无休止的争吵,在幼小的心里便埋下了一颗不知道好不好的种子:我以后结了婚不管怎么样,绝对不吵架!带着对婚姻对未来的期许,慢慢的长大,在看见身边的朋友不断的诉说着因婚姻中的小事而争吵的抱怨中,只用“呵呵”或者微笑着静静的倾听着朋友们的诉说来去回应,而内心却更加坚定了当初的想法,也如获至宝的认为自己已经找到了婚姻中幸福的法宝而感到沾沾自喜,带着嘴角的微笑,畅想着以后自己的幸福生活…………
现代的生活总能轻而易举地获取一些热点事件或者很多有名的报纸文章对某件热点事件或生活小事的看法,记得曾经看过某电视剧或某法制节目上播放的一个误杀自己的妻子(或家暴)的犯罪分子的采访来还原犯罪动机的时候,总能听见他们说的一句话:“我真的不想打她(或杀他),但我真的没有办法去控制我自己”诸如此类的各种云云。也有一些文章充斥着对家庭暴力及各种家暴男的批判,而让从小就充满着正义感的自己义愤填膺,又立下了一个婚姻幸福法则当中第二至宝:从那一刻开始,告诉自己,不管以后在婚姻中或者其他任何场合,永远不打女人!
所有那些曾经定下过的底线或原则终究抵不过岁月的洗礼而变得那么云淡风轻,记得曾经听过(或读过)一句这样的话:“一个青楼女子说自己很纯洁、高尚,那是因为钱没给到位!”赤裸裸的一句话,却能反映现实社会中人们对原则或底线能因为某些物质或其他而产生动摇或改变而变得不像当初那样的坚定。培训场上有句名言: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叫做改变。多少人受到了这句话的鼓舞而心潮澎湃?满怀斗志?不断的去践行?相反,我的第一次改变却没有那么的斗志昂扬或者理所当然,只是像所有的犯罪分子最后的忏悔一样:我真的不想那样!但我真的控制不住自己!(可脑补痛哭流涕的表情)!
记得第一次打女人是小学的时候(没想到这么快),那是一个夏天周末的下午,一群小伙伴们相约一起玩耍,玩到开心时突然忘了因为什么事而跟个女同学吵起来了,吵着吵着,在身体里某种洪荒之力的作用下,终于动手了。打完之后,总能在向家长汇报工作时加上一句如同犯罪分子忏悔录一样的开脱之词:“我也不想打她的,是她怎样怎样,我才打她的!”用这样的话为自己打人的行为找到了正义而完美的逃避理由跟解释(当然,少不了挨揍,挨揍只是家长告戒孩子打架不对的一种传统而又快速见效的优良手段,有多少家长知道或理解这种开脱一但养成习惯对以后成长的危害?)。事后,我也曾用那句典型的开脱理由试图去引导小伙伴们的语论或心里上认同我错误的行为(没有收到想要的效果),最终在小伙伴们的不耻跟鄙视的眼光当中,不由自主的反悔了一下下(不是挨揍换来的反悔,挨揍只换来了表面的屈服):女孩子力气小,终究是打不过男孩子的,以后还是不要这样欺负弱小吧……
一不小心,第一次就这么完美而理所当然的突破了底线,这会为以后留下什么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