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管子》学习第43天《乘马 第五》第10段

《管子》学习第43天《乘马 第五》第10段

作者: 流水王丽霞 | 来源:发表于2023-11-07 22:10 被阅读0次

《管子》学习第43天《乘马 第五》第10段

原文阅读

        方六里,一乘之地也;方一里,九夫之田也。黄金一镒,百乘一宿之尽也。无金则用其绢,季绢三十三制当一镒。无绢则用其布,经暴布百两当一镒,一镒之金,食百乘之一宿。则所市之地,六步一㪷,命之曰中岁。有市,无市则民不乏矣。方六里,名之曰社;有邑焉,名之曰央。亦关市之赋。黄金百镒为一箧,其货一谷笼为十箧。其商苟在市者三十人,其正月、十二月,黄金一镒,命之曰正。分春曰书比,立夏曰月程,秋曰大稽,与民数得亡。

字词注释

[1]一乘之地:应出一辆兵车的土地。

[2]九夫之田:应出九人徭役的土地。

[3]镒(yì):古代黄金重量的计量单位,二十四两为一镒。是古代货币的单位。

[4]百乘一宿之尽:百辆兵车行三十里的经费。宿,三十里为一宿。尽,通“赆”。此处作“费用”解。

[5]季绢三十三制当一镒:细绢三十三制折合黄金一镒。季绢,轻软疏薄的细绢。季,通“繐”。细绢。制,丝绢长度计量单位,一丈八尺为一制。当,相当,等于。

[6]布:指葛麻织品。

[7]经暴布:当作“絟暴布”,一种用荃葛织成的细而薄的布。暴布,薄布。两:匹。

[8]食:供给食物。

[9]所市之地:疑指承担军赋的地区。一说当作“所布之地”。市,与“布”形近而误。布,经过。

[10]步:长度单位名称。周制丈量土地,六尺为一步。㪷:同“斗”。古代容量单位。此处指征粮一斗。

[11]中岁:中等收成年份的税率。

[12]有市,无市则民不乏矣:一说此二句当在“曰央”下,而又衍“不”字。

[13]社:指居民活动区域的名称。古二十家为一社。

[14]邑:社中聚居处。

[15]央:邑的名称。

[16]亦:郭沫若说:“亦”当是“立”字之误。关市之赋:指征收关税和市场税。

[17]箧(qiè):小箱子,此指征收赋税的计量单位。

[18]谷笼:贮藏谷物的器物。即盛谷的筐。此指货物的计量单位。

[19]商苟:非正式的商人,没有市籍的小贩之类。

[20]正:合理征收赋税。

[21]书比:指张榜公布征税比率。

[22]立夏:一说“立”字疑衍。月程:按月计量,逐月考核。指按月核实征税情况。

[23]大稽:汇总统计征税数。稽,点数,统计。

[24]与民数得亡:即“举民数得亡”。指记录民数之得失。与,通“举”。记录,记载。民数,指入市参加交易的人数。得亡,有无,即得失。引申为增减。

【译文】

        六里见方的土地出一辆兵车,一里见方是九个农夫的田地。一镒黄金是供应百辆兵车的人马一宿的费用。倘若没有黄金可以用丝绢代替,细绢三十三制折合为黄金一镒。倘若没有丝绢可以用葛布代替,一百匹细薄葛布折合为黄金一镒,一镒的黄金即供百乘兵车食用一宿的费用。这样,征收布匹的地方,合六步土地征粮一斗,这是中等年成的税率。应该有集市,没有集市则民用缺乏。六里见方的地域,称为社;有居民的邑,名为央。也要征收关税和市场税。按黄金百镒为一箧来算,货物一谷笼算作十箧。集市的商人如果达到三十人,从正月到十二月年收黄金一镒,就是合理征税了。每年的春分公布税率,立夏按月核实,秋天统计总的征税情况,还要统计经营商业民众的人数增减。

核心内容解读

      《管子》很重视工商业,肯定商品市场的富民、富国职能。从本段内容可以看出,管子对商品交换市场的重视。文中认为,商品市场是必需的,“无市则民乏矣”。

        方圆六里的地方叫“社”,形成邑居,就可以征收关税和市税。如果集市上的商人达到三十人,从正月到十二月年收黄金一镒。

每年正月、十二月征税,春分时公布税率(书比),立夏即按月核查一次(月程),立秋后进行“大稽”,核查全年的税收,并统计市场上人数的增减情况。

        本段内容还说明了当时的货币状态和兑换标准。“无金则用其绢,季绢三十三制当一镒。无绢则用其布,经暴布百两当一镒,一镒之金,食百乘之一宿。”它规定了黄金和绢、布(即所谓中币与下币)在作货币使用时的比价。“两”是布帛的专用计量单位,按“两”来计算,和绢相提并论的“布”,是布匹无疑。在这里,“布”是充当货币使用的。

布帛和黄金一样,可以用来充当军费开支。

《管子》学习的背景知识

春秋的户籍制度

        在中国,户籍制度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人口信息制度,而且往往还是制士处民、征收贡赋、规定禄食、兴发力役、组织军旅的基本依据。

        幽王被骊山之戎所杀后,由于无力驱逐犬戎,平王将河西、岐西分赠晋文侯和秦伯,迁都成周,中国进入春秋时期。东迁后,周室大为削弱,“王室之尊,与诸侯无异”。诸侯已不向周室述职纳贡,周室已无力为诸侯提供制度和产权保护,也无法限制诸侯的制度创新。各国为求得生存或争夺霸主地位,纷纷在“尊王攘夷”的名义下,实施了富国强兵的变法,涌现了齐桓、晋文等霸主。

        西周末特别是春秋以后,铁器和牛耕逐渐使用,为深耕和兴修农田水利等创造了条件。垦荒成本下降,耕作技术的进步改变了土地和劳动力的相对价格,保证和促进了人口的增长。所以直到春秋末还是“四竞(境)之田,旷芜而不可胜辟”,中原的宋、郑之间还有“隙地”六邑;战国初,三晋才出现“土狭而民众”,而楚等仍有很多地方“地胜其民”。

        由于公社农民开垦“私田”积极性提高,“公田不治”进一步严重。为从农民拓置私田中获取收益,各国统治者逐渐变“三年一换主(土)易居”的公田为“自爰其处”的私田。同时无论公田、私田还是垦荒,都逐渐实行了“履亩而税”,并由此引发广泛的社会变革。

        变革始于桓公用管仲治齐,在“井田畴均”即国家授田的基础上,齐实行了“相地而衰征”,按土地多少、土质好坏而征收赋税,以后发展为“相壤定籍”。这样,农民“夜寝早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统治者的收益也得到增加。同时“叁其国而伍其鄙”,打破国野和公社组织界线;又“作内政而寄军令”,以个体家庭为起点,“十家为什,五家为伍”,把“轨”、

“里”、“连”、“乡”的社会组织形式与“伍”、“小戎”、“卒”、“旅”的军事组织形式统一起来,使残留的血缘宗族变成国家直接控制的地域性社会、军事组织。

        在个体家庭变为授田和赋役单位后,国家通过基层组织体系控制人口和家庭成为必然,齐国“正人籍”、“正户籍”,“这也就是中国编户齐民的开始”。

        之后,齐将兵役和军赋合一按区域实行的“方六里为一乘之地也。一乘者,四马也。一马,其甲七,其蔽五。四乘,其甲二十有八,其蔽二十,白徒三十人奉车辆”的“乘马”制度,转变为“邦布之籍,终岁,十钱”的户籍税和“月人三十钱之籍”的人口税。

      但葛剑雄认为“我们还无法肯定户籍制度是否已成为当时的现实,或者还只是《管子》的作者所追求的理想”,但随后户籍制度在各国出现的记载可以互为证据。

        齐桓称霸后,在制度创新收益的诱致和竞争压力的强制下,各国相继施行变革。在土地制度上,晋国“作爰田”,鲁国“初税亩”,楚国“书土田、量入修赋”,郑国“田有封洫”,秦国“初租禾”。在户籍制度上,晋国“损其户数”,楚国“乃大户”,郑国“庐井有伍”,秦国“为户籍,相伍”。

        同时,各国普遍以“书社”对公社组织进行了改造,形成“二十五家为一社”的社会基层单位和“以社之户口,书于版图”的户籍控制单位。由于土地制度和社会组织的变化,原来国与野税赋不同的情况也逐渐消失。到春秋末,鲁国“阳虎又盟公及三桓于周社,盟国人于毫社”中,“国人”已和本是“庶人”或“野人”的殷族盟于“毫社”,族群和国野界线已打破。

       

参考资料

《中国户籍制度变迁:个人权利与社会控制》,林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11月

《秦统一的进程与意义》,王子今,孙兆华,李兰芳,杨继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08月

相关文章

  • 管子.乘马

    【原文】 立国 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

  • 管子.乘马数

    【原文】 桓公问管子曰:“有虞策乘马已行矣,吾欲立策乘马,为之奈何?”管子对曰:“战国修其城池之功,故其国...

  • 管子.巨乘马

    【原文】 桓公问管子曰:“请问乘马。”管子对曰:“国无储在令。”桓公曰:“何谓国无储在令?”管子对曰:“一...

  • 读《春秋大义》笔记1

    今天看熊逸的《春秋大义》,讲《管子》的《侈靡篇》,专谈奢侈对于治国的重要性。以及《臣乘马》和《乘马数》二篇讲国家税...

  • 凡事反求诸己

    2018.5.21《易经》早课第21讲“屯卦·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乘马班如,比如很多马一起走,但是打败仗...

  • 「RIA学习力」《第五项修炼》No.4,甄艾

    《第五项修炼》第4天──「RIA学习力授权导师」便签输出第4期 今天的内容来自《第4章 第五项修炼的法则 》,本章...

  • 「RIA学习力」《第五项修炼》No.04,王炳炎

    《第五项修炼》第4天──「RIA学习力授权导师」便签输出第4期 今天的内容来自《第4章 第五项修炼的法则 》,本章...

  • 「RIA学习力」《第五项修炼》No.1 若素

    从今日开始,我们一起阅读《第五项修炼》,输出便签。 「RIA学习力授权导师」便签输出第4期第1天 《第五项修炼》第...

  • 【RIA学习力]主题“深度聆听”NO.9 冬夜读书yhy

    《深度倾听》第9天──「RIA学习力」便签输出第16期 拆页十一 选自《第五项修炼》第11章《团队学习》 P236...

  • 中国古代经济文选:《管子·乘马》

    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管子》学习第43天《乘马 第五》第10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dgf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