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先做俩题目——
❶ 在工作期间,当有新的任务出现时,最佳选项是:
A.马上去做,不拖延。
B.考虑任务的优先级,看情况马上去做或推迟再做。
C.先思考任务的价值所在,再规划应该怎么做,哪些任务可转给他人。
❷ 想要管理好时间,就需要好好地规划时间,并不断提高效率。
A.正确
B.错误
答案没有,看完你就知道了(反正我错了一题)
拥有高效的人生,像我们羡慕的人那样:果断,高效,一切都井井有条,是生活真正的主人。你想象过你可以吗?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我们离那个更高效的人生,可能并不远——时间管理不是一个复杂的技能。
学习时间管理更像是培养一个好习惯。
在学习时间管理的过程中,最大的困难不在于学习知识,而是在于难以坚持实践所学到的知识。
比行动力更重要的是——行动的方向。
这里有一个最为根本的认知问题:
时间管理的本质是什么?
如果将时间比作一间屋子,让你通过一些手段来提高这间屋子的价值,你会怎么做?
一般而言,有两个方向:一是提高做事的效率,二是去做更有价值的事。
提高效率就是把它塞得更满,而提高含金量,就是往里面放更值钱的东西。
有很多时间管理的课程都在教如何提高效率。
其实,在时间管理上,除了追求效率,更要考虑价值以及二者间的平衡,才能让时间的收益最大化。
时间管理=事件的价值X做事的效率
这个公式,揭示了时间管理的本质:找到高价值的事,并高效完成。
想一想吧:做有价值的事,却没有效率,好比千里马被变成了蜗牛,望着远方一步一挪;效率很高,所做的却是无价值的事,好比夏天的知了,鸣叫不知疲倦,只是徒增吵闹。
现实中,我们每天相同遇到的事情差不多,但有无规划,便导致了结果大大不同。很多人常陷“低价值”或“低效率”的泥沼里不能自知或自拔,终日碌碌,却无所为。这里分析三种时间的使用方式:
1: 随波逐流型
嗯,在时间管理上几乎是空白的人,工作状态是:出现什么新任务,就立马去完成。随波逐流型的人,看似很忙很积极,但细究起来还蛮可悲的。这样的工作状态,会容易让自己的工作被打断。每次打断都会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导致效率的降低。而且,什么事情都做,其实相当于没有抓住工作的重点。
2: 高效率导向型
对于任务的优先级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且懂得怎样应付临时任务,以保证各个任务都能高效完成。这样的人能快速地完成任务,在同事和上司的心里树立起有能力的职业形象。
Tip:设置每件任务的完成时间,是时间管理的第一步,其次对中断进行结束时间的评定,同时让人帮助你加快效率,例如让人帮你在方案讨论之前,做前期的线索分析,同时让对方在你选定的时间再次找你,善用工具(例如,便利贴)
3: 高价值导向型
“随波逐流型”:有什么做什么
“高效率导向型”:合理安排时间节奏,快速完成工作“高价值导向型”的人接到任务后,不会马上执行,而是先理清任务背后的目标和价值所在,并提前预测未来的一些变化,然后做对任务最有价值的一些事。侧重于提高效率。如果进一步在时间管理的价值上思考的话,需要进一步的能力。
这样的工作习惯,不仅可以让你事半功倍,而且还能让你成为所在团队的主心骨。合作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在进行任务前,有一个预期假设,让任务具体化,在任务初期就建立框架,提升成功率,站在更高角度来思考“价值”。提前将任务的后面部分做事先思考。(建立思考笔记)
对比“高效率导向型”,“高价值导向型”具备了效率和价值思维,因为需要不断深入思考如何创造更多“价值”。
随波逐流 ,低价值低效率,总被中断
高效率导向,低价值高效率,顺利完工
高价值导向,高价值高效率,遇事先思
提高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就是要追求双高:高价值X高效率。
而这个平衡,是需要在行动中达成的。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生活就像骑单车,想保持平衡则必须努力前进。”
其实时间管理就是这样,在价值和效率之间寻找平衡。决定了努力前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