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在躺椅上眯了一会,刚坐起来就痛得叫出声来。脖子痛得厉害,试着动了动,左右可以小幅度摇动,上下几乎完全不敢动。可能睡落枕了吧。
坐在电脑前准备上班,坚持了不到半个小时,心情烦躁起来,脖子不敢动,太别扭了。缓了几分钟果断找同事整了一颗布洛芬吃下去。
这个事我有经验。记得几年前有一次落枕,那时还年轻,没怎么管它,贴了几贴膏药硬扛了两三天。扛是扛过去了,可那滋味着实不好受,痛得没精打采,所以至今记忆犹新。
后来再碰到这种情况我就谦虚谨慎多了。有天下午下了班,没地方去消遣,就在办公室刷电影。可能是坐姿不对,两三个小时之后,电影看完了,才突感左肩膀痛。很痛,就像落枕那样,这次没怎么犹豫,赶紧找了颗布洛芬吃下去止痛。总共吃了两颗,停了药没感觉痛,就知道这事算是过去了。
读书的时候,感冒发烧这些小毛病一般都是硬抗,只有痛得难受了才吃点999感冒冲剂。现在完全不一样了,只要喉咙稍微有点不舒服就赶紧吃药,将感冒消灭在萌芽状态。
人到中年,对身体的重视提高到极端重要的地位。不仅是消灭萌芽,预防措施都整上了。以前嗤之以鼻的钙片、维生素C啥的都主动买来吃,根本不用人劝。
不单单自己吃,还买了一堆钙片、护肝片给父母寄回去,督促他们吃。我爸坚持得比较好,我妈很少吃。也没别的好办法,我就看着日子,定期往回寄,“逼迫”他们补钙。
还给自己找到了理论依据,“防患于未然”,“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尤其是面对癌症频发的残酷现实,“防”似乎是更科学。
既然要防,那么有些东西要吃、要补,有些不吃、要戒。道理很简单,无需过多解释。可是做起来困难重重。就像我们的生活、工作,我们的社会,无不是“生着病”的。是硬抗,是快速止痛,还是防患未然?
也许是经历了些岁月,一点小事也不免感慨一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