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书是季羡林先生写的游记散文。
从少年,到中年,到老年。从欧洲的德国,到非洲的马里,从亚洲的印度到中国的香港,台湾,从岛国日本到亚热带的泰国。再到中国的边陲城市西双版纳,到北边的延边。季先生用散文的形式将他所到过的地方,遇到的见闻记录下来。展现他一生的足迹。
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季先生的真情流露。那种真情流露不是在文字的优美,而是在文字的朴实。不是一个衣着华贵的锦衣少年,更像是一个朴实无华的良善老者。他将他的一生娓娓道来,如村里老人讲故事。讲他去过的地方,遇到的人,遇到的事,那些感触。
“每个人都有一个旅行世界的梦,后来因为生活艰难而终止了”。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讲述的大概也是一男一女因为受不了生活的压抑,将一辆面包车改装成房车,四处流浪的事。羡慕者众。
而季先生因为时代不同,任务也不一样。他大抵是因为学术研究,需要去世界各地考察。从非洲到欧洲,从印度到台湾,从越南到国内各地。他都将各地的风俗人情以及一些所见所感记录在内。让人了解了原来世界是各地是这样的。
但通过全书也发现了一个疑惑。在季先生的描述中,世界就没有不好的地方。所有的脏乱差都能被他描述成一种特色美。我不知道他是因为有着一颗只能看到美的心,还是在后来的人生中,被压迫成了只敢写美。(一开始对先生没有太多关注,对他的平生事迹也知之甚少。但看了太多对他的评价,整体来说是好的。但还是会有在文革中受压迫的言论。所以有些疑问)
我宁愿相信是因为季先生有着一颗发现美的心。
通过这本书,我想到了我看过的另一本书。沈复的《浮生六记》。
沈复的《浮生六记》以他自己的说法也是文笔并没有那么好。更多的还是因为四处游走,真实记录。沈复和季先生之间虽然相隔了好几十年,时代也大不相同。但我倒觉得有一些类似之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