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从1994年8月25日离开河南开封一个农村,至今已有二十四年了。开始几年几乎每逢春节就会回家过年。
1995年春节是我们离开家乡半年后的第一个春节。学校放假了,我们简单的做了些准备,置办一些回家的礼物,就等待着第二天回家的时间。凌晨五点多,我们叫醒熟睡中的一双儿女。拎起大包小包,迎着凌晨海边刺骨的寒风,向汽车站急匆匆的走去。这是出门以后的第一次回家,全家人都很激动。八岁的儿子和四岁的女儿更是兴奋。他们两个一句话不说,默默地跟在我后面大步前行。我回头看看孩子们能够感受到他们对回家的热情。
回家,对于我们远离父母的孩子来说具有特殊和复杂的情感在里面。而当时一直跟在我们身边的两个孩子来说回家又是何等的意义呢?也许是想尽快见到过去的小伙伴,也许是想念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反正看上去,孩子们回家的心情一点都不亚于我们。听说放假可以回家,他们可是好几天都在期盼着回家的日子。
连续过了四五个春节,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都会在放假的第一时间回家。后来,渐渐的回家的次数有所减少了。一是因为经济原因。二是因为父母的身体都很好。三是因为电话联系非常方便。我们会两年回家一次。再后来就只有老家有事的时候才回家。
虽然回家的次数少了。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一点都不少。每当放假的时候都要考虑回不回家的问题,有气候还会因为回家意见不统一而出现矛盾。
出门在外每时每刻都在想念家乡。想念家乡的人,想念家乡的风景,想念家乡的风俗习惯,更想念家乡的亲人,最想念的还是自己年迈的父母。
一年回家一次也只有十几天和家人团聚在一起。而两年三年才回家一次,与父母见面的机会就更少了。
随着岁月的流逝,家中的父母慢慢变老。他们思念孩子的心情也越来越迫切。直到有一天,我接到了家里的电话,得知我的父亲去世的消息。突如其来的噩耗把我一下子击垮了。怎么也不会想到父亲会这么快的离开我们。原以为父亲身体不错,有没有什么病,不会有什么问题。我们不知道,坚强的父亲也有老去的一天。
父母都走了,回家过年的意义就大打折扣了。所以说从父亲去世我一直都再也没有回过家。直到十三年后因为家里有事才又回过一次家。这次回家是我的内弟开着宝马一起回去的。走到村边的小路上,我竟然找不到回家的路。不知道到底在哪个路口转弯。
十几年了,家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的农田都盖上了房子,原来生产队的共有土地如今成了农家的院落。当年看上去的乡村道路现在看上去是那么窄小,连一辆宝马车都很难在这样的路上行驶。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到如今,钱不是问题了,回家不回家不会因为买不起车票的原因了。可是,自己的父母都不在了,家也就不在了。每当过年的时候,我就想起父母安息的那片土地,那高高的坟头就是我思念父母的寄托。坟前那迎风吹拂的柳树好像是我的父母在召唤我回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