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7771187/6c07ba300a5b3315.jpg)
1、忠于你自己
这个话题,我们昨天已经讨论过,也很有意思;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有很多种存在形态,也有很多种生活方式,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处事方式,没有绝对的对与错;
有些人会觉得我要顾及别人的感受,否则很难在这个社会上生存;
就好比我们昨天举的那个例子,有些人会认为宫崎骏应该采纳观众的意见,至少应该听一听吧,要不然怎么能创作出符合社会大众审美的作品呢?更何况他还要考虑到“营销”和“创收”的部分,毕竟他这么做也是要上市的嘛,如果观众都不买账,那岂不是很难堪?
也有人会说:宫崎骏根本就没办法做到听取那么多观众的意见,一人一句,那么多人,他能听得过来吗?如果他都听了,或许他就没办法继续创作下去了;
那么宫崎骏是怎么做的呢?他的做法就是忠于自己的内心,按照自己对作品、对人物的理解和感受来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不是讲道理,而是用经验和体会来讲故事,这样的作品会更纯粹,不受过多的干扰;
这和“销售”有点类似,客户不想听你讲道理,拜托,我们都是成年人好不好?客户来你这里不是想听你讲大道理的,他们想要的是你的真实感受,所以,“以心换心”,说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就好了;
这其实就是“销售中的忠于自己”;
2、做一个外圆内方的人
“忠于自己”说起来很容易——只考虑自己的内心,遵从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去做事儿,但是是不是会忽略掉很多重要的因素呢?
比如:你所在的社会环境?你身边的各种人际关系?它们允许你“忠于自己”吗?
又或者说,“忠于自己”是需要满足一定的前提条件才能成立的吗?
其实,我们身处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面对形形色色的人际关系,作为群体动物中的一员,我们不可能“独善其身”,因为我们不可能生活在一个真空环境中!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必然要和其他人打交道,所以在社交的过程中,我们无形中就会受到他人的影响,被不同的声音所干扰;
怎么办?我们还要不要继续“忠于自己”呢?
其实在我看来,不妨向一枚铜钱那样吧——外圆内方,对外顺人性,对内逆人性!
对外,我们估计要穿上迷彩服,呈现出“圆”的一面;对内,我们则要遵从自己的内心,呈现出“方”的一面;
铜钱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它实现了“交换”,这本质上就是“社交”,所以作为一个具有天然社交属性的人来说,我们也要学习铜钱“内圆外方”的品质。
还是那句话——想是问题,做是答案,行动才会有结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