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肢节而察知内脏的情况
“黄帝曰:《本脏》以身形肢节蜠肉,候五脏六腑之小大焉。今夫王公大人,临朝即位之君,而问焉,谁可扪循之,而后答乎?”黄帝说:《本脏》篇认为,根据人的形体、四肢、关节、肌肉等情况,可以测知五脏六腑的形态大小。但对于王公大人和临朝即位的君主,如果他们想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谁又敢在他们身上抚摸探测,而后作出答复呢?
“岐伯曰:身形支节者,脏腑之盖也,非面部之阅也。”岐伯说:人的身形肢节,覆盖在五脏六腑的外部,观察它们也能了解内脏情况,但它不像望面色那样简单。
“黄帝曰:五脏之气,阅于面者,余已知之矣,以肢节而阅之,奈何?”黄帝说:五脏精气的情况,可以由人的面部观察得知,我已经懂得了这些道理。但从肢节而察知内脏的情况,该怎样观察呢?
“岐伯曰:五脏六腑者,肺为之盖,巨肩陷咽,候见其外。黄帝曰:善。”岐伯说:五脏六腑中,肺所处的部位最高,如同伞盖一样。根据肩的上下动态和咽喉的升凹陷情况,就能测知肺脏是怎样的。黄帝说:讲得好。
“岐伯曰:五脏六腑,心为之主,缺盆为之道,栝骨有余,以候胸骨剑突。黄帝曰:善。”岐伯继续说:五脏六腑,心是主宰。以缺盆作为血脉的通道,观察两肩端骨距离的远近,再结合胸骨剑突的长短等,就可测知缺盆骨的部位,从而了解心脏的大小脆坚。黄帝说:很有道理。
“岐伯曰:肝主为将,使之候外,欲知坚固,视目小大。黄帝曰:善。”岐伯说:肝在五脏中像位将军,开窍于目,要从外面测知肝是否坚固,就应观察眼睛的大小。黄帝说:很好。
“岐伯曰:脾主为卫,使之迎粮,视唇舌好恶,以知吉凶。黄帝曰:善。”岐伯说:脾脏捍卫全身,接受水谷的精微,并输送到身体各部。所以了解唇舌味口的好坏,就可知道脾病的吉凶。黄帝说:对。
“岐伯曰:肾主为外,使之远听,视耳好恶,以知其性。”岐伯说:肾脏通于耳而主外,观察耳的听力的强弱,可以测知肾脏的虚实。
“黄帝曰:善。愿闻六腑之候。”黄帝说:讲得好,请你再讲讲测候六腑的方法。
“岐伯曰:六腑者,胃为之海,广骸hái、大颈、张胸,五谷乃容。鼻隧以长,以候大肠。唇厚、人中长,以候小肠。目下果大,其胆乃横。鼻孔在外,膀胱漏泄。鼻柱中央起,三焦乃约,此所以候六腑者也。上下三等,脏安且良矣。”岐伯说:六腑之中,胃为水谷之海,凡骸骨宽阔,颈部粗壮,胸部开阔的,说明胃容纳水谷的量很大。如果鼻道深长,就可测知大肠的状况;如果口唇厚而人中沟长,就可测候小肠的情况。下眼胞宽大的,可知其胆气刚强;鼻孔显露于外的,可知其膀胱易于漏泄。鼻柱中央高起的,可知其三焦固密。这就是用来测候六腑的一般方法。人体和面部的上中下三部匀称,这样脏腑就一定安定而健康。
(原文)
黄帝曰:《本脏》以身形肢节蜠肉,候五脏六腑之小大焉。今夫王公大人,临朝即位之君,而问焉,谁可扪循之,而后答乎?岐伯曰:身形支节者,脏腑之盖也,非面部之阅也。
黄帝曰:五脏之气,阅于面者,余已知之矣,以肢节而阅之,奈何?岐伯曰:五脏六腑者,肺为之盖,巨肩陷咽,候见其外。黄帝曰:善。岐伯曰:五脏六腑,心为之主,缺盆为之道,栝骨有余,以候胸骨剑突。黄帝曰:善。岐伯曰:肝主为将,使之候外,欲知坚固,视目小大。黄帝曰:善。岐伯曰:脾主为卫,使之迎粮,视唇舌好恶,以知吉凶。黄帝曰:善。岐伯曰:肾主为外,使之远听,视耳好恶,以知其性。黄帝曰:善。愿闻六腑之候。岐伯曰:六腑者,胃为之海,广骸hái、大颈、张胸,五谷乃容。鼻隧以长,以候大肠。唇厚、人中长,以候小肠。目下果大,其胆乃横。鼻孔在外,膀胱漏泄。鼻柱中央起,三焦乃约,此所以候六腑者也。上下三等,脏安且良矣。
今天学习了从肢节而察知内脏的情况。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