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更文800字点赞
从肢节而察知内脏的情况——读《黄帝内经》灵枢 师传第二十九3

从肢节而察知内脏的情况——读《黄帝内经》灵枢 师传第二十九3

作者: 刘俊和和 | 来源:发表于2023-05-04 14:55 被阅读0次

从肢节而察知内脏的情况

黄帝曰:《本脏》以身形肢节蜠肉,候五脏六腑之小大焉。今夫王公大人,临朝即位之君,而问焉,谁可扪循之,而后答乎?黄帝说:《本脏》篇认为,根据人的形体、四肢、关节、肌肉等情况,可以测知五脏六腑的形态大小。但对于王公大人和临朝即位的君主,如果他们想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谁又敢在他们身上抚摸探测,而后作出答复呢?

岐伯曰:身形支节者,脏腑之盖也,非面部之阅也。岐伯说:人的身形肢节,覆盖在五脏六腑的外部,观察它们也能了解内脏情况,但它不像望面色那样简单。

黄帝曰:五脏之气,阅于面者,余已知之矣,以肢节而阅之,奈何?黄帝说:五脏精气的情况,可以由人的面部观察得知,我已经懂得了这些道理。但从肢节而察知内脏的情况,该怎样观察呢?

岐伯曰:五脏六腑者,肺为之盖,巨肩陷咽,候见其外。黄帝曰:善。岐伯说:五脏六腑中,肺所处的部位最高,如同伞盖一样。根据肩的上下动态和咽喉的升凹陷情况,就能测知肺脏是怎样的。黄帝说:讲得好。

岐伯曰:五脏六腑,心为之主,缺盆为之道,栝骨有余,以候胸骨剑突。黄帝曰:善。岐伯继续说:五脏六腑,心是主宰。以缺盆作为血脉的通道,观察两肩端骨距离的远近,再结合胸骨剑突的长短等,就可测知缺盆骨的部位,从而了解心脏的大小脆坚。黄帝说:很有道理。

岐伯曰:肝主为将,使之候外,欲知坚固,视目小大。黄帝曰:善。岐伯说:肝在五脏中像位将军,开窍于目,要从外面测知肝是否坚固,就应观察眼睛的大小。黄帝说:很好。

岐伯曰:脾主为卫,使之迎粮,视唇舌好恶,以知吉凶。黄帝曰:善。岐伯说:脾脏捍卫全身,接受水谷的精微,并输送到身体各部。所以了解唇舌味口的好坏,就可知道脾病的吉凶。黄帝说:对。

岐伯曰:肾主为外,使之远听,视耳好恶,以知其性。岐伯说:肾脏通于耳而主外,观察耳的听力的强弱,可以测知肾脏的虚实。

黄帝曰:善。愿闻六腑之候。黄帝说:讲得好,请你再讲讲测候六腑的方法。

岐伯曰:六腑者,胃为之海,广骸hái、大颈、张胸,五谷乃容。鼻隧以长,以候大肠。唇厚、人中长,以候小肠。目下果大,其胆乃横。鼻孔在外,膀胱漏泄。鼻柱中央起,三焦乃约,此所以候六腑者也。上下三等,脏安且良矣。岐伯说:六腑之中,胃为水谷之海,凡骸骨宽阔,颈部粗壮,胸部开阔的,说明胃容纳水谷的量很大。如果鼻道深长,就可测知大肠的状况;如果口唇厚而人中沟长,就可测候小肠的情况。下眼胞宽大的,可知其胆气刚强;鼻孔显露于外的,可知其膀胱易于漏泄。鼻柱中央高起的,可知其三焦固密。这就是用来测候六腑的一般方法。人体和面部的上中下三部匀称,这样脏腑就一定安定而健康。

(原文)

黄帝曰:《本脏》以身形肢节蜠肉,候五脏六腑之小大焉。今夫王公大人,临朝即位之君,而问焉,谁可扪循之,而后答乎?岐伯曰:身形支节者,脏腑之盖也,非面部之阅也。

黄帝曰:五脏之气,阅于面者,余已知之矣,以肢节而阅之,奈何?岐伯曰:五脏六腑者,肺为之盖,巨肩陷咽,候见其外。黄帝曰:善。岐伯曰:五脏六腑,心为之主,缺盆为之道,栝骨有余,以候胸骨剑突。黄帝曰:善。岐伯曰:肝主为将,使之候外,欲知坚固,视目小大。黄帝曰:善。岐伯曰:脾主为卫,使之迎粮,视唇舌好恶,以知吉凶。黄帝曰:善。岐伯曰:肾主为外,使之远听,视耳好恶,以知其性。黄帝曰:善。愿闻六腑之候。岐伯曰:六腑者,胃为之海,广骸hái、大颈、张胸,五谷乃容。鼻隧以长,以候大肠。唇厚、人中长,以候小肠。目下果大,其胆乃横。鼻孔在外,膀胱漏泄。鼻柱中央起,三焦乃约,此所以候六腑者也。上下三等,脏安且良矣。

今天学习了从肢节而察知内脏的情况。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

                 待续

相关文章

  • 《内经》的养生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灵枢·师传篇》说:“人之情,莫不恶死...

  • 《黄帝内经》中“腧、输、俞”的区别:

    读《黄帝内经》,会经常搞混和分不清这三个字的区别,请看下图及说明。 读《黄帝内经·灵枢》本输第二法...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0八)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

    太阳篇我们前面已经全部介绍完了,炙甘草汤是太阳篇最后一个方剂。在进入阳明篇之前,建议去看看《灵枢.师传第二十九》、...

  • 学习笔记 炒芝麻盐

    《黄帝内经•灵枢 •师传》提到, 春夏先治其标,后治其本;秋冬先治其本,后治其标。 身体在春季、夏季的时候,主要把...

  • 中医特色手诊课程招生简章

    手诊是中医望诊的一个分支。《黄帝内经·灵枢·本脏》记载:"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其病矣"。清代《小儿推拿广义》...

  • 共读/《黄帝内经》灵枢卷二十八:师传篇

    黄帝曰:余闻先师有所心藏,弗着于方,余愿而藏之,则而行之,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无病,上下和亲,德泽下流...

  • 望诊

    第一节 内脏与人体 望诊为四诊之首,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内脏有病,必反映到体表。《灵枢》经云:“视其外应,以知其...

  • 四末

    四末指四肢或四肢末梢 《灵枢·九针十二原》:“治之者反取四末。” 四肢·四末 四末指四肢。《灵枢·邪客》:“营气者...

  • 体寒是癌症的温床!这些症状你有吗?

    体寒:癌症的温床 《黄帝内经·灵枢篇》记载...

  • 【黄帝内经·灵枢】学习

    《黄帝内经.灵枢》: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肢节而察知内脏的情况——读《黄帝内经》灵枢 师传第二十九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dqt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