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越是没有解决方法的管理者,就越是喜欢把“结果导向”这四个字挂在嘴边,好像只要有了目标结果,好像把结果布置下去,好像只要一再强调结果……,结果就会实现一样。
做任何事情都一定要有结果是没错的,但结果并不是“强调”来的,而是通过有方法有策略的步骤,通过有计划的执行而得来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应该说人们对于结果通常是有一个合理的预判的,如果一切都是正常发生,那么“结果导向”不会被再次提出,一旦企业的管理者们不停地强调“结果导向”的时候,必然是说事情发展的不顺利,他们开始担心结果无法和预期一样了。
在我们强调结果导向的时候,必须要衡量的两个要素就是“多得”与“少得”,而所谓“多得”与“少得”,也就要求我们必须把结果概念量化,并且能够弄清楚使结果发生各个条件关联着我们的哪些付出。
从正常的企业管理角度来看,所有的结果相对于付出都必须是“多得”的,简单地讲,也就是说企业的收入必须大于所有的支出,这才能保证企业处于赢利存活的状态;沿着这一脉络,我们才可以评判如何“多得”,又“为什么少得”,在数字方面“少得”的同时,我们到底在哪里“多得了”?
众所周知,并不是每家企业在每个时段都处于“赚钱”的状态之中的,特别是在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相当多的企业都要经过一个漫长的投入期,充分占领市场份额,才能够等到“流量变现”的那一天,这时,要区分的结果同样还是“多得”与“少得”。
在企业不赚钱的状态中,想要存活就必须依赖融资,而融资也就意味着股份的转让,在短期内来看,企业获得了现金流,但是因为股份的减少,也就让企业本来的拥有者在未来“少得”了。但同时,我们又要看到因为现金流的充裕所带来市场占有份额的变化,绝对股份的减少却很有可能带来市值的增加,从这一方面的数字来判断,似乎又是“多得”了……
因此,无论企业处于正常的经营状态之中,需要靠销售来获得回报;还是企业处于“烧钱”阶段,需要靠稀释股权来融资,最终的结果都是要通过“多得”与“少得”来比较得出的。这个世界并没有绝对的得到,也不可能有绝对的付出,定下目标之后,我们才可以通过对“多与少”的判断来调整。
结果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我们对某个结果进行预判,制定目标实施方案的同时,也就意味这个理念是属于“过去”的,或许有一点点关于未来调整的空间,但是在这样的规划当中不可能完全考虑到后续的时间与市场变化,这也就让我们必须用动态的思考方式来不停地调整我们对结果的预期与实施方案。
时间与市场在变化,直接的反应就是我们既定方案中获得回报的“多与少”,这里要再补充说明的一点是:即便规划之中的一切都进行的很顺利,我们也要随着时间去进行调整,至少我们要去思考:为什么我们不能获得的更多呢?
变化就意味着“创新”,意味着“差异化竞争力”,而这是市场逻辑当中最重要的保证。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多与少”也就成为了衡量“变化”的标准。如果你还在追求者某个结果,如果你还不知道怎样去看待“结果导向”,那么不妨想想自己的付出与回报,多了,还是少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