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宣王在历史上的知名度远比不上他的父亲和儿子,因为他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周厉王,他的儿子是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
虽说从知名度来说,周宣王远不如这两位以昏庸暴虐闻名的周王,但是周宣王对于后世的影响却是这两位拍马也赶不上的。因为他在位的时候,提携重用了四个诸侯,而这四个诸侯前仆后继,主导了华夏后世五百余年的天下形式。
【宣王寻求外援】
一切要从周宣王的父亲,周厉王开始说起。想当年,厉王止谤,推行专利法,把百姓压迫过于严重,于是发生了国民暴动,周厉王出逃在外。
年轻的周宣王被召公虎所救,但是由于厉王还活着,所以周宣王还不能继位。于是共和执政时代开始了。
《史记》中说共和执政,是周公与召公共同执政,又称周召公和。而《竹书纪年》等史料则说执政者为共伯和。而这后面的说法,现在学界认可的还多一些。
其实不管共和执政的具体情况如何,其本质都是大贵族垄断朝政,而这些大贵族的背后,就是那些不断挑战礼法,私自扩张领土的地方诸侯。
周厉王在外死后,周宣王得以继位。这时的周王室几乎被这些大贵族架空,而周宣王又没有了父亲时还存在的优势武力。所以为了夺回王权,对抗大贵族的控制,他开始寻求外援。这些外援有朝中大夫,也有地方诸侯。虽然身份不一而足,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非大贵族一系,所以可以称之为新兴诸侯。
新兴诸侯们,在周宣王在世的时候,都发挥了周宣王所希望他们发挥的作用,帮助周宣王实现了宣王中兴,但是当周宣王死后,这些他所支持的诸侯国纷纷脱离了周王室的掌控,成为了比传统大贵族诸侯国更危险,也更难对付的存在。
【弑王者:申国】
申国祖先为姜姓四岳之后,与姜子牙是远亲。申国世代为周王室驻守西部边陲,为西部方伯。周厉王的王后就来自申国,所以周申还是亲戚关系。
由于这层关系,周宣王很信任申国。周宣王继位以后,地方诸侯相互征伐不断。又有蛮夷作乱,周宣王信不过齐国、鲁国等传统大诸侯国,而申国则是可以信任的。
于是周宣王将申国迁封于谢地,让申侯以天子血亲,朝中重臣的身份坐镇南藩,加强周王室对南部诸侯的控制。
申国从西部方伯成为南部诸侯之长,这看起来好像是平调,但是这其实是重用和提携。
与西部不同,西周的南部地区,是周王室重要的铜矿开采地。有著名的铜绿山矿藏,为周王室提供大量的青铜原料。青铜对于西周王朝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西周时期,无论是祭祀还是战争,都离不开青铜。
西周的南部有汉阳诸姬一系列诸侯国相互矛盾滋生,同时还有楚国这样敢于称王,与周王室对抗的敌对威胁。周宣王必须稳定南藩局势,以保障铜绿山的青铜顺利运抵镐京。所以申国的迁封是对周王室有着重要意义的,是周宣王重掌王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反观申国留在西部,虽然帮助周王室抵御了西羌的入侵,但是这件事换成别人也可以干,而让别人去坐镇南藩,周宣王难免不够信任。而那些能得到周宣王信任的,其资历又往往不足以担任一方方伯的高位。所以申国是不二人选。
申国也没有让周宣王失望,凭借着常年与西羌作战的战斗素养,申国很快就稳定了南藩局势,成为南部诸侯当之无愧的霸主。
但是,随着周宣王之死。周幽王继位,申侯成了周王的长辈,同时掌握着西周重要的青铜运输命脉,南部众多诸侯对申国马首是瞻。一旦申国产生私心,对周王室的威胁将是巨大的。
周幽王可能看到了申国崛起对自身的威胁,而同时自己的太子又是申国国君的外孙,也许是害怕自己死后,周王室彻底沦为申国的傀儡,所以周幽王废掉了自己的太子,改立褒姒的儿子为太子。
废太子出逃到了申国,周幽王也就和申国彻底撕破了脸,于是周幽王出兵伐申,最终战败,死于骊山脚下。
周宣王亲自提拔,重用的申国,成了杀死自己儿子,摧毁自己一生心血的西周掘墓人。不知道周宣王泉下有知,会不会感到懊悔。
【篡权者郑国】
郑国也是周宣王提携重用的,与申国不同,郑国就是周宣王分封出来的新诸侯。郑国的初代国君就是周宣王的弟弟郑桓公。
分封郑国的时候,周宣王是希望能依靠弟弟,帮助自己稳固关中地区的统治。所谓郑国,即为关邑。也就是说,郑国是帮助周王室守大门的。
周宣王死后,周王朝开始出现崩溃的迹象。郑桓公预料到情况不妙,如果继续留在关中,恐怕会把自己也搭进去。
于是郑国迁国到了中原地区,从东虢国和郐国处得到十座城池,倚为根基。不久后周幽王身死,周平王东迁洛阳。周王室与郑国又成了邻居。
由于申国弑王的罪行,被中原诸侯所不齿,所以逐渐衰落了。而周平王的继位也背负着弑父的名声,所以也为中原诸侯所不喜。所以周平王缺少了诸侯们的支持,只有十座城池的郑国为了扩张势力,选择与周平王合作,承认了平王的合法性。
随后郑国打着周平王的旗号大肆扩张,成为了春秋初期重要的一股诸侯势力。而没有其他诸侯的参与,随后郑国独霸了周平王的权威。
周平王面对郑国的篡权,想要夺回权利,启用虢国国君执政。被郑庄公知道后,竟然被迫与郑国交换人质,向郑国道歉。
周平王死后,周桓王想要从郑国处夺回权利,起兵攻打郑国,竟然被打败受伤。到死,周桓王还念念不忘,“若要复兴周朝,必先废除郑公”。
郑庄公死后,虽然郑国逐渐衰落了下来,甚至在晋楚争霸的时候左右不讨好,成了受气包。但是郑国作为春秋时代第一个崛起的诸侯势力,对于这个时代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也是郑国堵死了周王室的复兴之路。
【称霸者晋国】
晋国更是大家熟悉的诸侯国,晋国初封于周成王,有桐叶封唐的故事流传。其实晋国在西周时期是很不起眼的,它真正的崛起,就是在周宣王时期。
晋国是作为周宣王的打手出现的,当时由于周厉王时的国家动乱,地方反周的夷狄层出不穷。而周宣王又因为共和行政不信任齐鲁等大国,所以晋国成为了他打击北方蛮夷的一把刀。
其实晋国的地理位置,相对是比较偏僻的。河东地区,既不是商人故地,又不是周人发源的地方。反而因为是尧唐故地的背景,曾被商人打压,使其周围遍布戎狄。而晋人也长期与戎狄通婚,沾染了野蛮尚武的习气,对齐鲁尊崇的礼乐传教反而没有那么看重。
晋国一方面熟悉北方戎狄和地理情况,同时又不是不可控的礼乐大国,而且战斗力着实不错,所以晋国开始被周宣王所看重。
周宣王曾出巡至晋国,命晋献侯率领晋国军队跟随,命晋献侯攻打山东的夙夷。在周宣王巡视后,晋国大胜。
周宣王赐给晋献侯香酒、弓箭、驷马,晋献侯隆重犒赏了军队。为报答和颂扬天子的恩德,晋献侯铸造了两套共16枚编钟,把天子的恩宠记载在钟上,称为“王赐苏钟”。可见,面对周宣王,晋献侯还是恭谨得很。
周宣王用晋国用的顺了手,后来也经常命晋国征讨北方戎狄。晋献侯死后,周宣王依然直接命令晋献侯的儿子晋穆侯讨伐条戎、北戎等戎狄。
晋国得到周宣王的授权和支持,大力发展军队和武力。他们攻打戎狄夺下的地盘和奴隶当然就留下自己享用了。于是,在周宣王的支持下,晋国迅速崛起,当春秋时代开始的时候,晋国已经是一个土地大国和军事强国。这为晋国在春秋时代的诸侯争霸中,争取的第一桶金,也是他提前发展军事,使其成为了当地不可匹敌的军事霸主。
后来的事情大家也就都清楚了,随着晋献公,晋文公等几代君主的疯狂扩张,晋国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北方霸主,与南方楚国常年争霸,是春秋时代的绝对主角。可以说,晋国能创造如此伟业,还要谢谢当年周宣王的鼎力支持。
【统一天下者秦国】
最后要说的就是秦国了,我们知道,秦国先祖是周孝王提拔的非子。为周王室养马有功,获封秦地,号秦嬴。而此时的秦国却只是一个不入流的小贵族,还没有什么实力。
前面说周宣王把在西方抵御西羌的申国迁徙到了河南谢地,那么西羌等西戎部落的入侵该怎么处置呢?
周宣王选中了兢兢业业的秦人,当时的秦人首领是秦仲。其时西戎入侵,周宣王选择提拔秦仲,任命为大夫,领兵西征。这就是秦人第一次领兵作战。
秦仲在与西戎的战斗中战死,周宣王又任用秦仲的儿子秦庄公继续西征。结果秦庄公击败了西戎,得到犬丘之地。周宣王命秦人世为西垂大夫,镇守西垂。
就这样,秦人有了军权,也有了一片稳固的根据地。后来,周幽王举全国之力进攻申国,结果兵败身死,当初周幽王出兵时,为了防范西戎从西线入侵,留下秦人镇守。结果秦人这支部队成为了西周王室最后的有生力量。
随着周携王出逃,平王东迁,秦人又成了关中最后一支对抗西戎的力量。有了周平王“所夺之地,尽归于秦”的承诺。关中地区成为了秦朝的龙兴之地。
随着申、郑、晋等同时期兴起的诸侯国相继衰落,秦国却越来越强大,终于在五百多年后,一统六国,平定天下。说起来,如果不是周宣王给予了秦人兵权,恐怕就没有后来的秦王朝了。
【总结】
其实周宣王在位时,提携重用的诸侯远不止上诉四家。吕国也被周宣王改封于申国以西。周宣王还封韩侯于韩城(今山西河津至万荣县万泉乡一带),建立韩国,作为镇抚北方的军事重镇。此外,周宣王还封仲山甫于樊(今陕西长安区东南),建立樊国。封其子长父于杨(今山西洪洞东南),建立杨国。
周宣王提携重用了很多士大夫和小诸侯,这些势力在他活着的时候帮助他完成了宣王中兴。但是在他死后,一些诸侯却变得不易控制,变得跟他所忌惮的齐国、鲁国等大国一样,破坏了周王室的统治根基。我想,这恐怕是他没能想到的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