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信视频里,关注了几个视频号,有企业管理、商业教练、企业教练、心理学的,其中就有阿里巴巴前政委、创业酵母创始人张丽俊。
2018年在混沌大学APP中,就听到张丽俊给企业家讲课,当时她分享的主题是《人力资源是CEO第一工程》。
她的语言风格非常明快、犀利,观点直击人心,她说的这些话,至今还记忆深刻:
——开过100人,管理才叫有境界;
——一个老板最核心的能力就是能读人心,而管理的本质 ,就是通过别人去拿结果;
——中国进入了一群精英创业的时代,如果你腰上没有三把刀,不要出来混江湖。
张丽俊在她的视频号里分享了一个主题《忠诚与能力,你认为哪个更重要》。
她认为,要想重用一个人,把忠诚放第一位是对的。当经历风险的时候,你看看身后,只有忠诚的人还在;能力是可以慢慢学的,甚至可以通过搭班子的方式实现能力互补。
在评论区里,对此观点既不乏拥戴者,也有为数不少的反对者。
我赞成张丽俊提出的这个观点。
首先,我们来看看忠诚是什么?
当一个人选择一个企业、认同一个领导者,先后会经历从盲从、跟随、到追随三个阶段。
盲从只是一个开始,处于“不得不”的阶段,不得不在这个企业就职,因为企业给他提供一份工资;不得不在某位领导者手下工作,只要能为自己遮风挡雨,无所谓好坏。这个阶段,只对自己诚实。
一个人到了跟随阶段,内心就有了价值判断,因为企业价值与个人价值有了交汇,所以会跟随企业一起前行,同时他也会从一定程度上认同企业的领导者,或是他的眼界、格局、能力、高度,或是他的人格、口味、态度、心性。这个阶段,算是对自己和企业、领导者都忠实。
而当一个人到了追随阶段,就是对自己目标、方向与价值的坚守,他经历了选择、判断,经过辨识、筛选,直到义无反顾地追随一个企业、一位领导者前行,一起创造、共同开拓,这时候,他成为了企业的中坚力量或核心人才,这个阶段,才是忠诚。
忠诚是忠于自己的选择、忠于自己的价值观,同样也通过追随企业、追随领导者,实现自己、成就自己。在当今的趋势下,任何一个企业都不是企业所有者的,而是企业所有者提供平台,一些具有共同理想、追求的人才共同创造未来的舞台,从本质上看,不管是领导者、还是核心人才,忠诚的不是这个舞台,而是共同的愿景、使命、价值观。
忠诚不是愚忠,更不是趋炎附势。
纵观历史,注目今朝,哪个朝代的帝王君皇是在莺歌燕舞中坐拥天下?哪个成功的企业家没有历经破茧成蝶、凤凰涅槃的磨砺?
在这个前提下,如果在他追随多年的企业遇到了危机时,在他的领导者遇到了困难时,拨腿就走、转身而逃的人,是要逃离自己的目标、还是逃脱自己的信仰?最起码他没有忠诚于自己,忠诚于自己的选择,更谈不上忠诚于自己的理想与愿景,这样的人能算是忠诚吗?
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再简单不过的事,是不断地攀附高枝。
对于企业的一位高管或核心人才而言,改弦易帜却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放弃自己的坚守、抛弃自己的信念,如果能轻易做出这种选择的人,也算不上具备忠诚的品质。
因而,忠诚是人性中非常宝贵的品质,它的价值远大于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