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读《百年孤独》

作者: 单纯之乎者也 | 来源:发表于2018-05-07 14:43 被阅读29次

        马尔克斯用魔幻现实主义的笔法,将拉丁美洲的历史展现在了布恩迪亚家族的身上,以及一个城镇的兴起与毁灭之上。 

        “乌尔苏拉象丈夫一样勤劳。她是一个严肃、活跃和矮小的女人,意志坚强,大概一辈子都没唱过歌,每天从黎明到深夜,四处都有她的踪影,到处都能听到她那浆过的荷兰亚麻布裙子轻微的沙沙声。”

      比起那个无比经典的开头,我想这句话要显得平凡的多,因此通常不被人所注意——这是这本书中出现的第一句正面描述乌尔苏拉的话语。正像书中所描述的那样,乌尔苏拉这样一位看似平凡的女人,她的勤劳和坚强是她身上最为耀眼的闪光点。她是一位妻子,一位母亲。无论是她的丈夫为怪异的学术痴狂之时,亦或是发现她的子孙陷入了怪诞的命运之中,她都不懈地与命运抗争着。试图让困境得以扭转,让人与人之间多一丝联系,统一起分散的力量。

      尽管最后这种尝试仍以失败告终,而她的晚年也在由眼疾带来的模糊黑暗和过于长久的岁月所致的逐渐衍生的的孤独感中度过。但她的热情坚强,在一堆性格孤僻怪异的族人中显得尤为珍贵难得。而由她所操持的,几代人同堂而居的生活,也一度是《百年孤独》中最为幸福美好的场景。

          孤独是一种通病。或许即使不存在皮埃特罗,阿玛兰塔的结局并不会有多大差别。在不断重复的命运里,皮埃特罗是一个起点,让阿玛兰塔告别了少女的活泼纯真。她一生都在渴望爱情,同时一生都在排斥爱情。在这种矛盾的煎熬中,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痴迷于炼金术和天文的城镇开拓者,多次起义失败的将军,以及他们的后代等六代人的故事构成了这个世界的主体。然而这看似热闹的背后却是难言的孤独。家庭中的各种不和,小镇人与外来人,本地习俗与外来文化入侵,看似融合的背后是愈加激烈的冲突,而冲突的背后只能是更深的孤独。

        战争与和平,文化的冲突与交融、阶级斗争……近代史上,亚非拉都经历了这样一个突变的过程。在欧美掌握了话语权后,亚非拉各国有的投靠外国,成为附庸;而有的走上了自己的道路;更多的则是陷入与世界脱节的孤独中。要化解孤独,必须真正的在内部团结一致,找出真正的路。否则就将被表面的繁荣所迷惑,落得一无所有的境地。

          书中不少情节都让人有一种似曾相识的真实感。例如愚昧的民众在工人被屠杀后竟然遗忘了一切,陶醉自己与酒吧中,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神话、圣经的化用又为其增添了艺术色彩。如果说布恩迪亚建村是创世录,那么最终预言实现,村庄毁于持续的暴雨和飓风中则是启示录。大破灭彻底消灭了孤独,但真正的孤独却在世界范围内不断上演,不断上演…

    四月读《百年孤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四月读《百年孤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dzm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