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信息时代的”知“、”行”原则

信息时代的”知“、”行”原则

作者: 魏佳斌 | 来源:发表于2018-06-04 14:43 被阅读2次

    认知与行动,其实是相互促进,相互完善的两个方面。

    过去我们总讨论是“知易行难”,还是“知难行易”。从思辩的角度,可以找出很多种论证的维度。但从真正对实践有益的角度,显然是“知易行难”,毕竟“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这里不是说“认知”就很容易,但只要你认知到一点,认知这个动作就完成了,就是所谓的“醍醐灌顶”,突然悟道了,虽然这个过程并不容易,但达到了就是达到了。而“实践”则不然,实践是结果为导向的,是需要经过时间检验的。

    我们知道,”隆中对“是诸葛亮对东汉末年天下大势的思考,以及刘备创业团队的总体战略布局。这是一个很具前瞻性的认知。但”行动“却是相当艰难的。这里涉及到太多的变数,天时、地利、人和的博弈。

    认知是起点,认知决定的是方向,是选择,认知一错,再努力都是徒劳。

    1、对未来有一个预判,按这个判断去行动、选择、思考。可能不一定准确,但只要”尊重事实,相信逻辑“,这个能力是可以提升的。这有点像风险投资的逻辑,他们都在判断,很多判断都是错的,但不重要,重要的是只需要成一两个大的项目,所以的失败都可以平了。你只需要判断一个对的未来方向,收获肯定超乎想象

    如何建立认知框架?多读书、多深度思考这些老生常谈,估计缺乏实践的指导意义。读书是必须,但如何读书就非常关键,很多人又开始读类似”如何阅读一本书“,其实完全没必要。书本只是素材,最有效的方法,是提出有效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书里找答案

    比如秦始皇为何选长城? 汉武帝远征匈奴的历史意义与影响?如何看待宋朝的”岁币“?隋炀帝杨广与汪精卫的性格有何相似之处? 回答了这些问题,然后把这些问题关联起来,可能会得到很有意思的结论。而不是仅从”犯中华者,虽远必诛“一个角度去考量问题。同样对于当下国际形势的思考与预判,也会多一丝客观的理性成份。

    从互联网的前沿来看,AI浪潮是生产力发展的一个方向,尽管现在仍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但这个趋势很明显,从自动化到半智能化到智能化,AI可以替代很多重复性的劳动。AI包括传统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深度强化学习、知识图谱等,论文和进展日新月异。区块链能否改造生产关系,个人的预判的存疑的。

    AI类比于电力时代的电,但电本身的用处是很小的,但它可以改造各个行业,需要与各种场景做对接。找到结合落地的场景,就是找到“破局点”。

    2、培养多维度的竞争优势。”一针顶破天“是个很好的逻辑。但要在一个领域做到前1%或5%是非常难的一件事,但如果选择两个领域,两个领域都进入前25%,这个则相对容易。这也就是互联网里常说的”降维打击“。

    先知后行,循环往复迭代与优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信息时代的”知“、”行”原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eae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