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3-11-27

2023-11-27

作者: 浅酌低吟 | 来源:发表于2023-11-28 06:21 被阅读0次

    读丽萍老师的读后感,更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更有感于君子不器,难怪古人言:大道无形。形而上者是为道,形而下者是为器。

    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君子不器。"意思是君子不应拘泥于手段而不思考其背后的目的。形而上是无形的道体,形而下是万物各自的相。被万物各自的形象与用途束缚,就不能领悟、回归到无形的道体之中。君子心怀天下,不像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

    把百度关于“君子不器”引用过来,是为自己以后更好理解,准确是我对于“君子不器”是不理解的。

    其实,闽南骂小孩,除了不成材一说,也还有不成器之说。很多的民间用词用句,时常听不觉高深,就以为是乡村俚语,上不了台面,这可都是先贤大哲的言论啊!怪我沒读书。

    孔子说的君子不器,就是不要被职业、经历见闻、成就所拘囿,避免被限制、固化。

    苏格拉底也认为:“像政治家、诗人以及工匠等只知道本领域的知识而不知道‘善’为何物乃是错误的。”

    这便泄及两种知:见闻之知与德性之知。

    见闻之知是五官可达到的声、色之知,是对世界可观、可闻、可思、可触的了解与把握。

    德性之知是关乎心灵,是心的修炼。是情智心灵,是大仁大智。它是内在、完整有机的,关乎伦理与情怀。

    德性之知,同样崇尚知识、科学,但偏重于道德、伦理、智慧、情感和对生命的关注、人生的感悟;而见闻之知,更注重耳闻之声、目遇之色以及隐藏其后的技术、功利、荣誉。

    德性之知是“为己之学”追求的是明心见性,是向内探求,是化繁为简。如老子言“为道日损”说的也是向内求,自我修持,去除欲望、奢求,是修枝剪叶。是为生命做减法。

    见闻之知是“为人之学”追求博闻广记,是永无止境,皓首穷经,多多益善。如老子言“为学日益”。

    当今社会德性之知并不能带来财富、地位。人们对见德性之知嗤之以鼻。相反对于入职的敲门砖见闻之知的追捧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便有了各种各样的卷。以便换取住房、汽车、地位、各类的纸张证明。

    当阿宝老师的鸡、鸭、鹅譬喻出来,我笑了,有几人认为自己是鸡、鸭、鹅,还不都认为自己是龙是凤吗?只是龙凤分大小吧!

    阿宝老师的鸡、鸭、鹅,我理解应该顺应天性,顺其自然。成人世界强加的各类干预、各种期望多累。一代一代周而复始,承担了这么多的责任,套上一个一个的枷锁,能不累吗?能愿意结婚吗?

    当然能当龙凤或有机会当龙凤,谁愿意当鸡、鸭、鹅,毕竟飞龙在天,七品芝麻官也是官,鸡、鸭、鹅总有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无力感。总是陷入自我清高与在意世俗之间徘徊,进去出来,既不得法不得道,又功名利禄皆失。悟不到空,却两手空空。

    为何过度强调阅读是一个巨大的灾难?它又一次被捆绑、被绑架了吗?

    “这样的人,往往获得了人生的最高智慧,拥有了常人不具备的慧心睿目,破解了宇宙天地的真相、奥秘,洞悉了人生、心灵的妙谛、真意,就像柏拉图笔下的那个看见了太阳及阳光下的风景又重返洞穴唤醒同类的囚禁者一样,既拥有优胜者的自信、欣喜,又充满了救赎者的悲悯、博爱。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是人之至者。”这样的人之至者何处寻?

    说明:在丽萍老师的启发下,查了网络关于“君子不器”的理解,又抄袭了《“君子不器”是什么》一文片段,我认为值得抄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3-11-2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eca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