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这位头顶科学光环的前中国科技大学校长、前南方科技大学创始校长、著名化学家、现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清时老先生,就开始涉及玄学领域,试图用科学规律来解释或证明佛学结论,我就隐隐担忧。果不其然,6月10日,腾讯媒体开始点名,批评文章如期而至。
一个普通人说说关系不大,而一个有公众影响力的人物,就不是自由表达的问题,而是舆论导向的大是大非问题。
截至目前,挞伐的文章,主要来自科技工作者,里面的专业科学词汇不少,很有“说服力”。今天,我就用通俗浅白的语言,来扒一扒个中妙义。
1,科学是科学,技术是技术。
科学是一套源自西方的逻辑推理、猜测验证体系,而技术是一门经验体系。两者可以有效结合、互相促进,但根本上不是一回事儿。牛顿定律和祖传手艺就是两者代表。你可以化学方程计算的很好,但不一定能做出一罐美味的酸菜。火药是葛洪炼丹的副产品,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都是技术领域的大发明,但你可曾看到四大发明的逻辑和验证过程?当爱丁顿爵士利用日全食的光线偏转角来证实相对论时,爱因斯坦狡黠的说:我就没想过是别的结果。科技这个词,老是连在一起说,很容易忽悠人,现在起,要分清楚了。
2,科学有用,但绝不是真理。
判断一个命题是否属于科学范畴,就一条,可以被证伪。打个比方,你说“天鹅都是白色的”,这句话,就是一个科学命题,因为只要见到一只不是白色的天鹅,就可以推翻这个结论。换句话,科学规律是不断的发展和自我颠覆。这个颠覆不是彻底否定,而是适用范围扩大后的更新补丁。就比如,牛顿定律在日常经验到的领域表现出色,但到了微观领域,就得让位于量子力学。再换句话,所有的科学结论,都是即将要被颠覆的,尽管她很有用,能带来便利、效率和财富。你可以尊重,可以赞扬,但千万不要认为她就是真理。就算你认为她是正确的,可不可以在前面加一个词,暂时。
3,已知的不少,未知的更多。
网上搜索一下暗物质、暗能量,生命起源,宇宙演化等等,甚至看看《动物世界》,就能知道,人类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少的可怜。既然是未知,就是你无论如何都想像不出的东西。更何况,你所谓的“已知”,分分钟面临着否定。几百年前,人们还认为地球是个大平面呢...对待未知的领域,要敬畏,要探索,不能拿已知的去考量,更不能一棒子打死。
4,信仰是信仰,宗教是宗教。
信仰,本质上,是对宇宙人生真理的解释。就拿“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要去向哪里”这个话题来说,科学是束手无策的,就算有结论也是经不起追问的。所以,这块儿空白总要被填上,宗教就应运而生,千百年来,已经扭曲为一种社会政治力量,早已不是当年的信仰。电影《凤凰劫》里有句话,可以概括两者的区别。“信仰让人团结,宗教使人分离”。
5,科学与玄学的融合
随着科学的发展,很多玄学问题会迎刃而解,包括真气、中医、意识、时间、轮回等,但科学也必须放弃一些固有的认知,比如唯物主义。到了那个时候,科学必有一个质的飞跃,只不过,那时候的科学,已经不是现在我们理解的科学了,很可能还会换一个更有逼格的名字。还可以肯定的是,科学永远替代不了玄学,哪怕只剩0.000001%,除非你认为,真的有真理存在。
说完这些,再回头看看朱院士。一个71岁高龄的老者,奔波于写作和线下,戴着科学的帽子,和可以预想到的来自上头的压力,频频和对岸的玄学擦出火花,无论他的动机何在,都在促使人们冷静思考,提升科学素养,打破封闭的知识结构...从这个角度,他是一个可爱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