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龙
梦想和追求是不同的。我们可以说,追求自由,追求真理,但我们不说梦想自由,梦想真理。梦想,是一个结果。而追求可以是结果,也可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梦想大多是跟生活有关,而追求,可以超越于生活,可以跟生命有关,可以跟真理和自由有关。
当然,也会有生活层面的追求。如追求美好的生活,追求幸福,追求成功,追求财富,追求权力,追求身份名利地位。
在这里不谈这些追求,我这里主要谈谈生命层面的追求。
1
生命层面的追求,最终目的就是追求生命的真相。当一个人追求到了生命的真相之后,他也就追求到了生命的真正的意义,也便寻获到了真正的自由,也寻获了最高的真理。所以在这里,生命,真相,自由,真理,指的是同样一件事。
一个人怎么样才能发现生命的真相?只有通过觉醒和觉悟,此外别无他途。觉悟可以认为是更深的觉醒。初步的觉醒,就是指从梦中醒来。一个觉醒的人,就是一个从现实的虚幻中醒来的人。觉醒和觉悟的人称为觉者。佛陀、耶稣、杰德·麦肯纳,就是这样的人。但,这并不容易达成。在人世间也不会经常发生。因为人们太固执和执着于物质和现实世界,他们一直以为眼前的这个世界是真实的,即使告诉他们真相,他们也不愿意相信,不愿意醒来。而当代的杰德·麦肯纳能够做到,已属很不容易,但他目前也仅属于觉醒者,尚未最后觉悟。他的《开悟,不是你想的那样》以及《灵性的自我开战》曾对我启发很大,我但愿他有生之年能够达成最后的觉悟,成就为真正的觉者。
也许,在觉醒和觉悟之前,中间需要一个过渡的阶段。我把它称为成为完整的人,我给它取另一个名称,叫“全人”
因此,在生命层面的追求,可以先追求成为全人,然后追求成为觉者。
2
何谓全人?就是不再分裂的人,完整的人。
但全人仍然认为物质和现实世界是真,因此尚未觉醒,但就差一步了。
怎么知道一个人是分裂的人?当一个人追求成功时,是分裂的人。当他追求财富时,是分裂的人。当他追求身份名利地位时,是分裂的人。当他追求美食和生活中的一切享受时,是分裂的人。
那一个人什么时候可以成为全人?就是当他停止这一切在世间的追求和追逐时。某种程度上,这和佛家修行人和道家隐士已经非常接近了。所以,要成为全人,对世人来讲,仍然相当困难,因为他们不愿意舍弃这些。
所以我只能进一步降低标准,将生命全人,降低为心理全人,也就是在心理上不再分裂的人。这样,他仍然可以有上述世俗的追求了,但追求的限度比普通人小很多。与其说是追求,还不如说是因为他做了一些事情,例如写作,导致了世人和社会强加给他的一些结果和荣誉。
什么是在心理上不再分裂了?了解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人知道,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会有意识和潜意识。在人格上,意识,对应于他的自我和超我的部分,而潜意识,对应于他的本我部分。一个分裂的人,在人格上就会分裂成超我、自我和本我这三部分。当然,这种分裂是无意识进行的,一个人自己并不知晓。而一个不分裂的人,就是在人格上不会再有超我自我本我之分,他成为了一个完整整合的人。此时他只有自体了。不过,这个“自体”和自体心理学及客体关系心理学中的自体有所差别。
此时,他不会再有依恋、归属、情爱这些情感和心理诉求,但他也可以轻松的保持这些情感状态,主要是为亲人和友人着想。也就是说,他这样做完全是为了适应他人的要求,不至于与社会和家庭显得太格格不入。而他自己,不会再被这些关系所羁绊了。
他最主要的存在状态是独处。他的主要情感状况是孤独。孤独和寂寞是有所不同的,也是大不相同的。一个全人,他喜爱孤独。这是他独立人格的体现。因为他心理和情感上不再依赖于任何人而存在了。从这种孤独中,可以产生出宁静、喜悦和慈悲。只是在生存上,他还和社会保持联系。对他自己而言,与他人和社会发生联系,主要是为了最低限度的躯体的生存。而在情感上,他主要处于输出,而不需输入了。
他可能会承担一些工作,也可能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他从事的活动主要与教育有关,与普通世俗的教育有所不同,是关于唤醒人心的教育,关于智慧和真理的教育,关于生命真相和觉醒的教育。主要方式是写作、授课、演讲、交流和指导。他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践行生命的意义和实行生命的表达,促进人类的觉醒和进步。而其他时候,他更愿意与大自然相处。
你可能很想知道,是否真的有人在过这样的生活,在追求这样的生命。如果你对此有所怀疑和不解,可以读一读梭罗的《瓦尔登湖》,大致就知道他们这类人到底是怎么在生活,感受一下他们的生命状态是什么样。晚年的卢梭,也大致处于这样的状态之中,所以你也可以看看他晚期的一些作品 ,包括文字和美术作品。
注意,全人并不是世俗意义上完美的人,也不是完善的人,就如同卢梭不是完美和完善的人一样。不过,这里没有更多篇幅对这个进行详细阐述了。
3
那一个人,到底如何才能成为全人和觉者?
老实说,确实不会存在像编程手册或者炒菜菜谱这样的书来提供这种简单指导。也就是说,一个人不要指望一蹴而就,就达成这个状态。它没有捷径可言,是一点点积累和练习而来。需要从思维,心理,心灵和灵魂上,进行启发和熏陶。从日常生活中,进行修为和修行。
归纳起来,其实主要就是,阅读和修行这两条道路。
一个人应该进行大量的好的阅读和独立的思考。有些人只是把阅读当作打发时间或者接收讯息甚至休闲的渠道。而真正的阅读,其实就是思考。一个好的阅读者,是一个好的思考者。他会思考人生和生命的各个层面。他会独立的审视一切价值,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观点和知识。他喜欢思考根本性和本质性的问题。他知其然,更喜欢追问所以然。
一个好的阅读者,不会想着和作者进行辩驳。他尊重一切不同的观点。他阅读主要不是为了寻求共鸣,不是为了寻找有相同观点的人,大多数时候,他都在寻找不同的有洞见性的观点,寻找真知灼见。也就是说,他阅读,主要是为了摧毁自己过去的观点,而不是为了巩固自己过去的价值。一旦发现和自己看法不同又言之有理的书,他就会欣喜若狂。他为了摧毁过去的自己而阅读。通过这种摧毁,他建立了更高的新的认知。这样,他才能获得新生,他也才能真正成长。
为了将自己不断的提升和提高到更高层次,他主要阅读自己读不懂的书。他只要翻一翻一本书,就知道值不值得阅读,只要这本书都是他已知的,而且都很好懂,他就会放到一边,不再理它。他主要读那些难啃的书,尤其是天书。这样的书,才令他痴迷其中。
他始终有受教的美德。在阅读一本书之前,他还是一个学生,他愿意接受一个不在场的老师,也就是书本的指导。而等他读完一本书之后,他自己就变成了老师。因为现在,他和这本书的作者处于相同的理解力的水平。这倒并不是说,他需要完全同意作者观点,而是说,他完全理解了书中所说,甚至看出了其中的缺陷和不足,如果他愿意,他现在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一本和作者同样水平甚至超越他水平的书。
这就是真正的阅读。如何做到呢?也有具体的训练方法,这就是艾德勒《如何阅读一本书》所讲述的。每一个爱好读书的人都应该看看这本书,否则就会是很大的遗憾。一个人看完这本书后,会发现,尽管他读过很多书,但原来他根本不晓得如何读书,根本不晓得读书的精髓,也完全不知道世上还有这样的高人在这样读书。当然,这本书也有一个缺憾,就是没有怎么谈论关于经书的阅读。我的《阅读神性》则补充了关于神性品质书包括经书的阅读的指导。
何为神性品质的书?就是已经接近或者达到真理和神性的书。一个人应该大量接触和主动阅读这类的书。在我的《创作和艺术的本质》和《阅读神性》两本著作中,会仔细的谈论它们。人类有史以来真正值得阅读的这类好书其实并不太多。这里,我也可以大致列举一个简单的清单作为参考,如:
L1级:由常人提升为优秀和卓绝者:
[阅读] 艾德勒《如何阅读一本书》
[哲学、文学] 亚里斯多德的《形而上学》,塞涅卡的《论幸福生活》,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三大史诗─荷马史诗、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弥尔顿的《失乐园》,雨果的《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海上劳工》,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宁娜》,果戈理的《死魂灵》,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卡拉马佐夫兄弟》,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马塞尔·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卡夫卡的《变形记》《审判》《城堡》,毛姆的《人生的枷锁》《月亮与六便士》,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加谬的《鼠疫》《局外人》,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霍桑的《红字》,安·兰德的《阿特拉斯耸耸肩》,赛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钱德勒《漫长的告别》,川端康成的《雪国》,王小波的《我的精神家园》,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周梦蝶的《孤独国》, 简媜的《空灵》,金庸的《笑傲江湖》,梁文道的《我执》。
[认识论哲学、思维] 亚里士多德《工具论》,贝克莱《人类知识原理》,洛克《人类理解论》,莱布尼兹《人类理智新论》,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黑格尔《逻辑学》;丹尼尔·卡尼曼《思考,快与慢》。
[文学和艺术理论,美学和艺术鉴赏] 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王国维《人间词话》,尼采《悲剧的诞生》,艾布拉姆斯《镜与灯》;叔本华《附录与补遗》(中文版《叔本华美学随笔》《叔本华思想随笔》),康德《批判力批判》,克罗齐《美学原理》,朱光潜《谈美》,李泽厚《美的历程》,傅雷《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心理学]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性学三论》、《超越唯乐原则》、《集体心理学和自我的分析》、《自我与本我》,荣格集体无意识心理学《荣格文集》,阿德勒《自卑与超越》,马斯洛和罗杰斯人本哲学,肯·威尔伯的后现代心理学著作《意识光谱》、《性、生态、灵性》、《整合心理学》,古斯塔夫·勒庞的群体心理学《乌合之众》,还有大卫·休谟的《人性论》。
[自然哲学、自然科学]:中国《易经》,(宋)沈括《梦溪笔谈》,(明末)方以智《物理小识》,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莱布尼茨自然哲学文集,爱因斯坦《狭义和广义相对论》,量子力学,彭加勒《科学与方法》、《科学与假设》、《最后的沉思》,霍金《时间简史》,加来道雄《平行宇宙》。
[经济学] 亚当·斯密《国富论》,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马克思《资本论》,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米塞斯《公有制经济》(又名《社会主义》)、《货币与信用理论》,哈耶克《货币的非国家化》,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杨小凯《经济学原理》、《发展经济学》、《经济控制理论》、《专业化与经济组织》。
[政治学,法学] (春秋·齐)管仲《管子》,(战国·赵)荀况《荀子》,(战国·韩)韩非《韩非子》,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马基雅维里《君主论》,霍布斯《利维坦》,洛克《政府论》,卢梭《社会契约论》,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乔治·奥威尔《动物庄园》,洪堡《论国家的作用》,约翰·斯图亚特·密尔(旧译穆勒)《论自由》,阿克顿勋爵《自由与权力》,米塞斯《自由与繁荣的国度》,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自由宪章》,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C·J·弗里德里希《宪政政治与民主》,约翰·罗尔斯《正义论》,布鲁斯·A·阿克曼《自由国家的社会正义》,诺齐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史塔尔《法哲学》,麦迪逊《美国制宪会议记录辩论》,沃尔特•白芝浩《英国宪法》,艾伦《法律、自由与正义─英国宪政的法律基础》,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与法律方法》,约翰·哈特·伊利《民主与不信任─司法审查的一个理论》,盖多·卡拉布雷西《制定法时代的普通法》。
[伦理学] 中国儒家《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亚里士多德《伦理学》,斯宾诺莎《伦理学》,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
[历史,社会学] 司马迁《史记》,司马光《资治通鉴》,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兰克《世界史》,阿克顿勋爵《法国大革命讲稿》,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杜兰特《世界文明史》,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汤因比《历史研究》,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孔德《实证哲学教程》、《论实证精神》,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哈罗德·J·伯尔曼《法律与革命》,舒茨《社会世界的现象学》,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文明及其不满》,米塞斯《人类行为》,波普尔《历史决定论的贫困》,赫胥黎《美丽新世界》,福柯《性史》,尤瓦尔·赫拉《人类简史》。
[教育学] 儒家《学记》,柏拉图《理想国》,卢梭《爱弥儿》,洪堡《论国家的作用》,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简·尼尔森《正面管教》,亚米契斯《爱的教育》,斯宾塞《教育论》,杜威《民主与教育》,约翰·亨利·纽曼《大学的理想》,克里希那穆提《一生的学习》。
[军事学] 孙武《孙子兵法》,克劳塞维茨《战争论》。
[管理学] 黄石公《素书》,曾国藩《冰鉴》,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管理:任务,责任,实践》,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阿尔伯特·哈伯德 《致加西亚的信》。
[财务自由和投资学] 《洛克菲勒自传》,华莱士·沃特尔斯《失落的致富经典》,罗伯特·清崎《穷爸爸富爸爸》,本杰明·格雷厄姆《证券分析》《聪明的投资者》,索罗斯《金融炼金术》,利弗摩尔《股票大作手回忆录》,比尔·威廉姆《证券交易新空间》,缠中说禅《缠论》,周金涛《涛动周期论》。
[人生和处世智慧]《老子》,《论语》,《鬼谷子》,《素书》,《培根论人生》,《蒙田随笔》,《爱默生随笔》,(明)袁了凡《了凡四训》,(明)洪应明《菜根谭》,曾国藩《挺经》,葛拉西安《智慧书》,奥格·曼狄诺《羊皮卷》。
[生活情性,文化] (宋)陆羽《茶经》,(清)李渔《闲情偶寄》,林语堂《生活的艺术》、《吾国与吾民》,阿瑟·史密斯《中国人的性情》,本尼迪克特《菊与刀》,费孝通《美国人的性格》。
[情绪管理,心理疗愈和个人成长] 凯利·麦格尼格尔《自控力》,丹尼尔·戈尔曼《情商》,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肯·威尔伯《恩宠与勇气》,欧文·亚隆《当尼采哭泣》,蕾秋·乔伊斯《一个人的朝圣》,海莲·汉芙《查令十字街84号》,卡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克莱儿·麦克福尔《摆渡人》,宫崎骏《龙猫》、《千与千寻》、《风之谷》(动漫)。
L2级:由常人中的卓绝者,提升为全人:
[第一哲学和形而上学哲学、道德哲学、神性品质文学]:《老子》,苏格拉底/柏拉图《对话录》之《理想国》和《斐多》篇,《薄伽梵歌》,《庄子》,王阳明《传习录》,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歌德的《浮士德》《亲和力》《诗与真》,曹雪芹的《红楼梦》,梭罗的《瓦尔登湖》,纪伯伦的《先知》,惠特曼的《草叶集》,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集》,莱布尼茨的《神正论》《单子论》,帕斯卡的《思想录》,卢梭的《忏悔录》,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附录与补遗》,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强力意志》、《偶像的黄昏》、《善恶的彼岸》、《论道德的谱系》、《重估一切价值》,鲁迅的《呐喊》、《彷徨》,泰戈尔的《吉檀迦利》,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萨特的《存在与虚无》,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
L3级:由全人跃迁为觉者。
[灵性类文学作品] 詹姆斯·希尔顿的《消失的地平线》,麦尔维尔的《白鲸》,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梁文道的《我执》。
[灵性类影视作品] 《黑客帝国》,《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又名《和平战士》)。
[灵性觉醒] 克里希那穆提《心灵自由之路》、《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阿迪亚香提《空性之舞》、《觉醒之后》,杰德·麦肯纳的开悟三部曲,葛瑞·雷纳《告别娑婆》。
上面这个书单只是我读过的成千上万本书里面的很少的一部分,但却也是对我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书,虽然也有不少是经典入门读物。但注意,一个人不能轻易说自己读懂了上述书籍,因为它们都不能只从文字上阅读,主要不是靠大脑,而是靠心去阅读,有一部分需要超越文字和语言去阅读。对一些经典名著,尽可能每隔一两年反复的阅读,因为随着你知识面、理解力和阅历的增长,你每次读它们,理解都可能有所不同,获益也会有所增长。还是我所强调的那句话,不要因为你不接受一种理论和一个观点就不去看这类著作,看书并不是要全面接受书的观点,也并非只看自己喜爱的书,而是要尽可能打开你的知识面和视野,尽可能去看到各种可能,因此需要去看你不想看和不愿看的书。即使你不认同一个东西,但你也至少要了解它到底是怎么回事,到底是怎么阐述的。任何书都是用来启迪你的思考,从正面的和反面的,从多个层次、多个维度和多个角度的,最后形成你自己的思想。
但生活是一本更大的书。也是更难读的书。关于如何阅读生活这本书,如何在生活中进行实践和修行,如何将生活指向生命,我会在《觉察》这本书中阐述。
当然,一个人并非真的要完全读这么多书。对某些幸运的人而言,他可能有幸遇到一些对他有重要影响的书或人,然后在生活这本更大的书中,通过一些重要的事件达成了他生命的完整。
4
对世界和生命真相的追求,就是对真理和最终自由的追求。无论一个人最终能获得何种成就,在他的一生中,花时间去做这样的追求,无疑是值得的,也是难得的,是真正有意义和有价值的,是不枉此生的。
2018/6/2,北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