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我的大学
八大通用临界知识(一)

八大通用临界知识(一)

作者: 如亦 | 来源:发表于2018-12-20 18:18 被阅读6次

    一.复利效应

    复利效应在百度百科和搜狗百科上描述的是经济学上的相关规律。有时候度娘也不是万能的啊。用下面的这个故事,比较好理解:

    舍罕王打算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人——宰相西萨·班·达依尔。国王问他想要什么,他对国王说:“陛下,请您在这张棋盘的第1个小格里,赏给我1粒麦子,在第2个小格里给2粒,第3小格给4粒,以后每一小格都比前一小格加一倍。请您把摆满棋盘上所有64个格的麦粒,都赏给您的仆人吧!”国王觉得这要求太容易满足了,就命令给他这些麦粒。当人们把一袋一袋的麦子搬来开始计数时,国王才发现:就是把全印度甚至全世界的麦粒全拿来,也满足不了那位宰相的要求。那么,宰相要求得到的麦粒到底有多少呢?总数为: 18446744073709551615(粒),也就是1844亿亿。

    这个故事的本质就是复利效应。

    复利效应的本质是事件A导致了事件B,然后B又可以加强A,在此情况下不断循环。

    复利效应在生活中的现象比比皆是,最直观最易懂的高利贷的利滚利就是其体现形式;穷人越穷,富人越富的理论本质上也是复利效应。数学上有一个很经典的关于复利效应的计算,也是很多老师们用来鼓励学生们的鸡汤:0.9的100的100次方和1.1的100次方。傻傻的去用计算器去按,同时取对数就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的大小关系了


    TIM图片20181217171055.jpg

    In0.9<0,In1.1>0.而两者的e的100次方代表设定的循环次数,在这个数学比较中,决定性因素显而易见。所以老师经常会对学生说,每天努力一点点,时间的积累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文中用一句话很好的阐述了提关于基础学科数学的功能性问题:数学的本质是表达的艺术,数学是在我们不完美的生活基础上,一种抽象的完美的表达方式。

    看完后顿时刷新了对数学的认知。由于长期处于考试的氛围当中,我们忽略了数学除了考试之外的其他用途。

    数学是少有的不变的事物,其定律定理都是经过了历史上很多数学家潜心钻研得出的。

    认知突围的目录里有这样一句话:不是知识没有用,而是你不会用。知识的应用比知识本身和考试难度更加大,唯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刻意练习。

    数学中的正态分布和幂律分布很好的总结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正态分布适用于身高,智商这样的大部分人都处于平均水平的参数里;而幂律分布适用于像收入,网站访问量,公众号阅读量这样符合二八法则的事物中。

    数学,物理这些基础学科充满了抽象和一般性的规律,和认知深度里对问题本质和客观规律的定义不谋而合。

    回到复利效应这个话题,如何让复利效应体现出价值?

    持续性的刻意练习,进而触发临界点。

    从复利效应的本质触发,A事件导致B事件,B事件反过来加强A事件,然后循环。这里有三个要点:首先A事件是的确能够导致B事件的,第二点B事件是可以加强促进A事件的,第三点就是循环的次数了。

    作者在此列举了六度分隔理论:一个人可以通过六个人认识到世界上任何一个人。咋一看,不太靠谱。的确,有点玄乎,

    六度理论是有一定前提条件的,从数学的角度解释:若每个人平均认识260人,其六度就是260↑6 =1,188,137,600,000。消除一些节点重复,那也几乎覆盖了整个地球人口若干多多倍。对于平均数而言,代表的是一般性情况。而在实际应用中,各种偶然因素客观因素都会影响理论的可执行性。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也许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就像关于身高和智商的正态分布一样,虽然大部分人都处于平均水平,但天才和低能的人也并不是不存在。理性的看待艺术的定理和理论在物质的世界里才不会陷入牛角尖中。

    二.概率论

    如果说复利效应的作用是分析问题的本质核心并构建复利模型,那概率论的作用就是通过修改模式认知,优化决策。

    生活充满了选择,或者说生活本身就是一种选择。一些无关紧要的决定我们会根据自身的经验和喜欢来判断,比如说今天早餐吃什么?今天是选择步行还是公交或者开车去上班?等等。

    经验在生活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然而当我们做一些重大的决定时,比如高考填学校,结婚,选择工作,甚至是投资等关键性的问题时,我们往往会参考其他的意见,去收集更多的信息,以便做出更加合理,靠谱的决定。

    然而,这里有一个常见的关于概率的认知误区:通过结果判断决策的优劣。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前几年,计算机大火。很多考生家长在高考志愿的填写上都倾向于这个专业。然而结果事与愿违,计算机行业的人才过剩,以致于竞争压力过大,很多人都找不到工作。

    前段时间比特币进入大众视角,许多人开始囤币,在一段时间的显著收益后,甚至贷款囤币,结果不久国家出台政策制约比特币的发展趋势。许多人一夜之间,倾家荡产。

    前期的收益带来的假象麻痹了本该理智分析的大脑,时代是动态变化的,每一个风口都有其生存周期和运行规律。通过短期的巨大收益来判断选择的正确与否,从而盲目式的不计后果的投入,与赌博无异。

    昨天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的变化有目共睹。曾经在国企,银行工作的铁饭碗逐渐被AI取代。世界上唯一不变的事情就是变化。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变的,前人的经验可以被借鉴,但毫无保留不加以思考的信任是盲目的。

    结果和决策不一定是对应关系。这是概率论能带来最核心的结论。但这一点其实也和人类的生理构造有关——大脑的反馈。

    毫无疑问,结果和决策是正反馈体现。当决策导致好的结果时,好的结果同时证明了决策的可取性。在未经思考的情况下,大脑就会固执的认为两者是一一对应关系。

    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偶然因素的参与可能会让大脑出现错误的认知。面试成功不排除自身能力的体现,但同时也能会有面试官的心情以及他评判的角度;然而面试失败也许不是因为自身能力的不足,也可能只是因为面试官没睡醒导致迷迷糊糊。

    从概率的角度上来看,两种情况都是有可能发生。然而,当你面试3家,5家公司都能成功时或者都失败时就要从自身的角度思考了。在物理学实验中,多次测量可以排除实验的偶然误差,使结果更加精确。同样,对于面试来说也是,理想情况下,自身能力决定了录取的可能性,面试次数是可以排除偶然误差的。因此,多次重复性的论证会使结论更加具有说服力。

    Plan B——应对小概率事件。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小概率事件,比如钥匙,文件的备份,或者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这些看似很无关紧要的小事,往往在关键时候不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

    迅速看清问题本质的利器——黄金思维圈

    What:是什么

    How:怎么做

    Why:为什么

    正常的思维逻辑都是在从What到How这一角度解决问题。一个问题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然后怎么解决问题,这是数学题惯用的套路。而对于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数学题的思路并不具有高度的可执行性。

    Why,这是问题的本质反映,也是目的的反映形式。

    最常见的,刚在一起的恋人吃饭,看电影,聊天等等与和普通的朋友一起做的目的是完全不一样的。恋人们所在意的也许并不是吃了什么,看了什么,而是更加注重吃饭时的感觉,看电影时的体验。不管男生还是女生,在约会时,不应该过分关于做的事情,而是应该做这些事的根本目的——加深感情,从这个角度出发,从细节上去思考这个约会这件事也许会有不一样的灵感。

    高中老师有一句非常经典的鼓励高三学生的话:现在努力100天,上了大学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当然,这句话很奏效,很多学生因此学习动力大大提高。然而同时这句话也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我不否认大学生旷课玩手机和自身的自律等问题无关,但老师们的这句话难道没有推波助澜吗?

    学习的本质不是为了考大学,然而高强度的竞争压力让学生喘不过气,从来没有思考过为什么要考大学,更好的平台,更好的工作,这些固然没错,然而只是学历只是附带的价值。上了大学改变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才是不可估量的。张卫健曾在超级演说家里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中国所有的年轻人都把买房买车看作一生的目标,那么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还有什么希望呢?

    当你出发时,想想为什么出发。

    不管你走到了哪里,都不要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

    1544807681007.jpeg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八大通用临界知识(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ejc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