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武侯失策

武侯失策

作者: wiki昊 | 来源:发表于2017-04-21 11:40 被阅读0次

[注:本图出自脸萌]

武乡侯诸葛亮,可以说是悠久的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根据三国演义的描述,更是把孔明刻画成了一个“算无遗策”,“谋略无双”的奇人,刘备的蜀汉政权能够发展壮大有近乎一半是诸葛亮的功劳。


[注:本图出自糖水三国]

然而一生致力于兴复汉室的诸葛亮即使做到了己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并未能够真正的挽救回颓势的汉室,在诸葛亮死后,刘禅并没有能够延续其父亲和相父的大志,实现光复汉室的大业。

后世的学者对于这个遗憾也是多有研究,一般人们都是普遍认为没能完成光复汉室的原因在于刘禅的昏庸无能,乐不思蜀的故事就是后主刘禅昏庸的最好体现,乐而忘本,对故土也没有思念情绪,因此遭到对手的嘲笑和队友的埋怨,还有后世无数人的批判。

但是,关于“乐不思蜀”这个故事也还有着其他的解读,理解方向,刘备以仁德立信,建国,作为亲子的刘禅自然也多少会受到父亲的影响,对于部下有着仁爱之心,或许他的才能真的不足以复兴汉室,那么保护好下属也就成为了他身为一名“仁德”的君王唯一可以做到的事情。

往日向刘备提出“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的时候,刘备装傻避过了曹操的杀机,躲得一命,因此被后人穿誉“煮酒论英雄”之美谈,今时向刘禅提出“是否会思念蜀国?”这个疑问的人是司马昭,刘禅也说出了类似的傻话,却遭到各方鄙视谩骂,似乎多少有些不合理。
刘禅的一句“此间乐,不思蜀。”的确是刘禅不思故土的确凿证据,但是他当时如果说“思蜀”就极有可能被按上一个“意图谋反”的罪名,然后不仅他自己,蜀国所有属臣都会面临生命危险,姜维在投降之后策反钟会牵连了张翼等不少蜀将,足见司马昭没有多少仁慈之心,如果坐实刘禅有“复蜀谋逆”的心思,曾经蜀国所属的所有人都难免一死。


[注:本图出自糖水三国]

至于刘禅之后按照郤正的要求说“先人坟墓在蜀地,天天思念。”的话,则更加说明了刘禅绝不是无智的人,司马昭把同样的问题再次提出了显然是证明了他并未减少对刘禅的怀疑和防范,若是刘禅再次回答“不思蜀”显然不合理,属下文士希望复国的人绝对不在少数,如果刘禅没有被影响到就会把隐藏起来的刘禅自身的“才智”暴露出来,只有回答思蜀后承认是下属谋士的注意,才能最好的消除司马昭的猜疑,进而保留蜀汉的可能性,这样考虑的话,我们对于“乐不思蜀”一事的评价也有些过于刻薄。至于最后并未能够成事就是运气不佳的原因。

既然刘禅并非无智,那么,他又为何无法光复汉室呢?

这个问题的责任可以说是全在诸葛亮一人身上。

首先,刘备托孤时曾向诸葛亮提出“君可自取”的说法,诸葛亮则选择把刘禅辅佐为皇帝,这个行为被人们赞誉武侯“忠君无私”,但是与此同时,刘禅就成为了最高领导,无法去从事具体的工作,获得经验,导致的结果自然是诸葛亮去世后刘禅依旧如同是新伤人的幼年君主一样毫无经验,毫无能力。


[注:本图出自糖水三国]

其次诸葛亮作为丞相总领蜀国军政大权,无论内政或者外战都由他一人进行指挥和分配,这就让刘禅没有获得指挥的经验以及和部下交流沟通的机会,于是诸葛亮死后,刘禅面对敌军即便有心抵抗也基本没有任何机会挡住。毕竟不是所有蜀臣都能如武侯一样忠君爱国,鞠躬尽瘁,没有指挥经验的刘禅甚至可能很难调动军队作战。

最后,诸葛亮死后,留给刘禅的人才并不足以让他谋天下,或许姜维的军才很强,但是,他的政治才能并不足够,多次被小人和宦官阻碍了北伐的机会。

作为“算无遗策”的诸葛亮,留下这么多问题给刘禅显然有点说不过去。这也许也是武侯最大的“失策”吧!

[注:本图出自脸萌]

相关文章

  • 武侯失策

    [注:本图出自脸萌] 武乡侯诸葛亮,可以说是悠久的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根据三国演义的描述,...

  • 武侯

    一片丹心酬三顾, 二川疆域俱归蜀。 三气公瑾挫东吴, 四更借箭凭大雾。 五丈星陨天下哭, 六出祁山报先主。 七擒七...

  • 武侯

    曾如野鹤气风流, 托孤遗志难所为。 观星一笑知天命, 终难归隐五丈悲。

  • 武侯

    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诏策曰:“惟君体资文武,明叡笃诚,受遗讬孤,匡辅朕躬,...

  • 武侯

    “陛下,那个不走心的家伙已经抓下来了,”我仿佛成了一个近臣,一边把巡逻的卫士绑上绞刑架,一边扭头对着旁边躺在床上的...

  • 武侯

    …敬…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武侯

    卧龙冈下散淡人,闲分天下思兴亡。 三顾茅庐慕贤臣,六出祁山酬君王。 白帝城中两行泪,五丈原上一夜霜。 皆云士为知己...

  • 武侯武穆

    生死之间方得大悟,弥留之际堪破执着。 当五丈原的秋风生起,武侯看着天空中将星欲坠,最后一次夜观天象,算的是谁的未来...

  • 朝觐七(武侯德遗址)

    )武侯德遗址

  • 伪装的仁义---《经史合参品通鉴》25

    公元前396年,魏文侯薨,魏武侯继位,时人皆以为武侯会提拔吴起为相。但武侯认为,留吴起做西河郡守可防秦军进犯,故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武侯失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ekd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