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写了一篇在日常生活中,关于学习英语的各种误区的文章,没想到能推到首页,还成了一篇小热文,个别读者看完后在留言区说没get到任何有用的东西,正如那篇文章已说明:本文不是也不会提供任何一种具体的学习英语的方法。
如果你没看过,想看的话可以点击这里『深度好文』我用6个小时,写了3575字,学习英语的误区都在里面了
换句话说,上一篇文章我们说的更多是在'道'的层面,而不是在'术'的层面。
所以,那些看着标题就点进来的同学,很多其实只是奔着一种“病急乱投医”的心态来的,希望能找到一种秘方,来根治英语这个多年的慢性疾病。
当然,我这里只是做个比方,完全没有嘲讽等之意。
所以,在正文内容之前,或者在文中醒目之处,我通常都会告诉读者:这篇文章说的是什么?能解决什么问题,不能解决什么问题等之类的话。
这篇文章,我们主要还是放在'道'上,如果你是奔着'良方'来的,可能这篇文章不太适合你阅读,至于还要不要继续读下去,你自己决定。
至于我为什么如此强调'道',而不是'术',当然还是有一些原因的。
本文目的不在于说教,只提一点,点到即可:
诚然,技术层面上的方法论确实在做事、学习等方面给我们带来了很高的效率;但是,如果方向性的问题没弄明白,就奔着方法论去,何况这些方法是通过个人的经验总结出来的,带有非常强烈的主观性,结果往往会和初衷南辕北撤,所以并不一定适合你。
通俗点说,鞋子穿几码,还是自己比别人清楚,而不是反过来。
我这人话多,在正文开始前总是忍不住说太多,下面是本文要聊到的:
- 什么是外语思维?
- 怎么用外语思维来记单词?
外语思维
无论是母语,还是外语,想要学好一门语言,就需要用其语言思维去学习。那么,何为语言思维呢?语言的本质其实是一种传递信息的媒介,是人们在进行交流时作为载体的一种思维模式。
图片来源pixabay
思维是个非常复杂的东西,在外语思维这里,我们更多是在讨论语言的声音思维和形象思维,也即:一般是指声音和图像组合的思维。
在外语思维研究领域里,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精确地概括了语言的精髓:“语言符号本质上是语言使用者头脑中某‘声音’与该声音所代表的‘概念’之间的联系。”
而所谓学习某种语言,最主要的任务是建立这种语言的声音与其代表的概念之间的联系。
“声音”和“概念”之间的联系是多维的、立体的、多方面的,其中最基础的一种形式就是形象思维,特别是在用语言描绘具体事物时,声音和图像的对应是最常用的形式。
在语言学习的初期,更是依靠大量很清晰的、重复的具体图像来帮助实现语言思维的。
比如你听到一句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脑子里就会闪过一幅夕阳西下,大雁齐飞的唯美画面;
图片来源pixabay
听到:我们去非洲看大象。脑子往往就会闪过一幅非洲茫茫草原上正在迁徙的象群画面,这个过程是在你无意识状态下完成的,甚至你完全没注意到。
但是如果你没有学过滕王阁序这首诗,也没有去过非洲草原或者电视上看过大象,那你的脑子就会一篇空白或是联系到其他的次相关画面,理解也就变得困难了。
外语思维,很大程度上指的就是上面所述的过程,是通过外语声音和思维图像建立的,整个过程并不需要经过另外一个语言的翻译和解释。
确实是这样, 美国语言学家尤金·A·奈达(Eugene A.Nida)指出:“用外语思维是绝对必要的。一个人不能指望在流利交流的同时,还要经过在头脑中把想法从英语翻译成为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这些推断结论,都是基于大量的研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即使是有争议的结论,它也是系统的,有数据支撑的。而个人通过经验总结出来的方法跟这种建立在增量数据基础上的研究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但是,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学习外语就一定要从始至终都遵循外语思维呢?
当然不是了。有研究指出,这种外语思维的使用在不同的阶段使用程度是不同的。
在初级阶段,外语初学者大多习惯用母语思维来帮助理解外语,当然这里肯定不是说初级阶段都是用母语思维来理解外语,只是单纯当做一种工具使用而已,不能形成依赖。
到了中级阶段,就会直接使用外语思维来理解外语,大多数时候都不再依赖母语翻译来理解了。
到了高级阶段,大脑中的母语和外语形成的高度联系统一的“语义”系统,双语者可以很自由随意地使用两种语言代码。
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你建立的声音和场景画面的联系基数不够大的话,你是很难讲出一口流利的英语的。
反过来说,你必须要有足够的声音信号和场景画面的联系积累,才能养成英语思维,就像我们说中文一样,当生活中碰到相关的场景画面和大脑中积累的声音信号大致相吻时,就会跟自然条件反射一样脱口而出。
我们知道这些外语学习的原理之后,我们就有了学习的依据,就能对各种方法进行甄别判断,亦或是自己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不会盲目跟风,因为每个人的基础是不一样的。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客观环境存在。
记单词
图片来源pixabay上面说了这么一大段姑且称之为正确的废话,接下来再不说点“实用”的东西,对那些充满期待而来的读者来说,恐怕多多少少都有些失望。
好吧,我们就来聊聊怎么用英语的思维来记单词,不过我还是愿意重申,这实质上还是在“道”的层面上去阐述。
很多人对于记单词还是比较痛苦的,比如我读高中时,班上有好些人英语不好的罪魁祸首之一就是老是记不住单词,他们一般把原因归结于记忆力不好。有趣的是,他们对数理化的公式公理啊之类的记起来绝对杠杠的。
还有些人是记了忘得快,就是能记住,但是忘得也快,比如今天记了100个单词明天就只能回忆30-40个左右。
图片来源pixabay
而我呢?我是那种记得住,不算快,但也不易忘的那种,也就是说,在记忆单词的上,相比较他们来说,好得多了。但是,我英语并不比他们好很多,对于单词的运用更是相差无几。
现在想来,我们记单词原来是这样记的:
- 记住用法
- 记忆词性
- 记住各种搭配
- 一个单词一般记两个主要意思
基本就是这四点了,下面不用猜测我也会说这是错误的记单词方式了。
现在去反思这种记忆方式,就会发现很混乱:
图片来源pixabay
首先,一个单词的意思记多了,会加重记忆压力,在考试时可能会造成理解混乱。
然后,各种词性的能记就记,记不来也不要紧,因为我们有推测能力,只要记住主词,在应用中我们就能自然地掌握,
最后,还要记住单词搭配后的各种意思,还有单词的各种情况下的用法。
想想一个单词就要记这么多,那么几千个单词加起来呢,怎么记得了,而且记忆的方式单一,刻板,难度可以说是非常大。
那如果用我们所说的外语思维来记忆又是怎样的呢?先来看看大脑是如何存储单词的吧。
为了不增加阅读困难,就不再这里放一大段的关于大脑如何记忆信息的论述了,这是科学研究要探讨的问题,不是我们这里要表述的问题,所以我尽量简化到几句话来说明。
大脑神经细胞通过伸向四面八方的轴突和树突相互发生联系,传递信息,并形成神经网络,这些神经网络互相交叉又相对独立,每个神经网络都存储着各种不同的分门别类的信息。
简单点说,当你记忆一个新的单词的时候,你要尽可能的把它放在大脑的多个位置,而不是一个位置,后者正是我们一直使用的记忆方式。
怎么放呢?举个例子:比如现在我学到一个新词笔记本,我就要同时学习台式机、鼠标、屏幕、光驱、硬盘等这些相关的词汇,把这些词放在一起学,这样做的好处是加强了笔记本和各种事物的联系,而每个词汇在大脑的存放位置都不一样,当你遇到使用与笔记本相关的词的场景时,笔记本极有可能就会自然而然地出现了。
明白了上面的原理,我们才能理解正确地掌握外语单词的实质以及建立外语思维的有效途径,具体讲就是:“获得词汇的多维表现形式,从而建立词汇意义在大脑中的长久印象 。”
图片来源pixabay
实际上这种学习方式还是基于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的。
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的Judit Kormos 在《在二语习得中“说”的实现》一书中这样总结:当我们构想一个词的概念比如“桌子”时,我们知道相关的概念“椅子、课桌”等也被某种程度地激活了
看完之后是不是有点熟悉:这不是联想记忆法吗?
基本上两者是一样的,不过问题出现:很多人知道联想记忆法,但是就是感觉没有用。
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两点:
- 因为没人指导,大多数人根本不会用,自己开始学着一段时间,沮丧地发现没有效果,只好无奈放弃
-
一些市面上关于记单词的书籍编的不够好,比如单词归类不完整,解析不够形象丰富,插图少、质量低等问题
自己要学会找到学习方法
说回来,那些用单一思维记忆单词的人,在用英语表达的时候,往往想不起来合适的单词就是这个原因,如果从英语运用能力的角度看,你可能真的白记了这么多年的英语单词了。
至于怎么具体地利用英语思维去记单词,还是那句话:结合自己目前的条件,探索适合自己的方法,天底下没有任何一种方法适合所有人,一个真正想学好英语的人,一定会死磕到底的。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