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和前传《基因传》是同一个作者,同样是本大部头。作者本身是癌症研究员,曾陪护过很多癌症病人,而癌症又是现代最可怕的一类疾病,因此整本书的基调都比较严肃——这是一场抗战。
癌症的发现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对现代人而言如此可怕的疾病,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却鲜少有姓名,因为相比起癌症,以前年代的天花、霍乱等才更致命;而我们现如今已知癌症更多是基因突变的累积导致的,年龄是累积的基础,而当年的人在癌症爆发前就已经因其他原因去世。当不干净的水源被处理、各类疫苗被普及等之后,当时致死率居高不下的疾病终于被消灭,癌症才终于进入公众的视野;所以若说癌症随着现代人寿命延长而大量出现也是合理的。
很多专业的东西我只能知之即可,无法深究,但每个时代科学家、临床医生以及患者的努力都是不可忽视的。书里还有很多或让我新奇或让我震惊但都同样让我信服让我换角度思考的观点还是值得记录的。
1. 疾病是每个时代的体现。寿命的延长、其他疾病的控制与治愈、烟草的出现等都是癌症成为现代不可忽视的疾病的原因。
2. 疾病不应该有隐喻。疾病就是其本身,只是一种现象或表现,不应人为地绑定它所谓的隐喻。
3.一个疾病的命名会影响它的发展。就像艾滋病的旧称(名称大意为gay病症)影响了该病的认识与治愈,而白血病的旧称(“血液化脓”)也一度影响了它的研究方向。在尚未确定病因前,用未确定的“病因”命名疾病会极大程度上影响后来者的研究方向,也是通过本书我才意识到魏尔肖简单的疾病描述“白血病”对该病研究的重大意义。医学应该是谨慎的。
4. 要评论一种药物/疗法是否有效,需要非常严谨的临床试验与追踪。对少数人生效无意义,医生本身存在倾向,因此(安慰剂或其他疗法)对照组的设置、两组人员的随机安排、癌症病情阶段的划分等都非常重要。没有严谨实验论证的效果不能直接断定为有效。
5. 上述试验对医学论证是必须的,但公众不一定能够接受。像癌症这种致死率很高的疾病,但凡出现新的疗法,晚期病人总愿意抓住最后一根稻草放手一搏,这就意味着没有人愿意进入对照组;但对临床医生而言没有严谨的论证反而会延长某种药物或疗法真正普及的时间。双方的想法都是可以理解的,我也想不出一个更好的平衡的方法。作者给出的建议是去改变观念,不是医生对某种药物进行试验,而是医生和患者一起进行实验。医患双方以及药物公司互相应该互相体谅,共同促进药物的普及,而不是单纯地敌对吧。
6. 疾病筛检有效性可能存在“前导性偏差”。筛检除了存在漏查和过度显示的问题,其有效性的衡量也不容易保持客观。像癌症,若只看死亡率,那会受到开始筛检年龄的影响,需要年龄校正;若使用存活时长,筛检可能只是把发现疾病的时间提前了让我们误以为存活期变长,但实际上可能不管是否发现疾病和提早治疗,病人都会在那个时候死亡,那筛检其实就没有实际意义。因此医学论证的统计与衡量也是要非常非常严谨的,临床医生、科研者很可敬,那些从事医学论证统计的学者同样贡献了很多。
7. 疾病的研究需要政治力量和公众宣传。法伯和拉克斯对抗癌的意义是至关重要的,当一种疾病获得政治关注、广泛进入公众视野时,才能获得重视,进而获得足够的资金进行研究。非科研人员在疾病特定组织中的效用其实可以非常大,因为社交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组织的发展。以前总会觉得科研人员和医生才是抗击疾病最重要的人,这本书除了让我意识到患者的付出,还让我明白非医学相关专业的组织领导的重要性。可以说没有拉克斯,单靠法伯一人是无法引起足够的关注的。
我全书看下来,能看到癌症的病因被揭示,看到特定癌症的筛检和疫苗的完善,看到无差别的毒性治疗发展到现阶段的无毒性靶向治疗——我们一直在进步,终有一日我们能打败癌症。感谢每一位为此付出的人!
2019年3月
读 悉达多·穆克吉《众病之王:癌症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