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无标题文章

无标题文章

作者: 盛夏的红蔷薇 | 来源:发表于2017-04-03 11:44 被阅读0次

    3摘要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是中国古代对于诗歌表现方法的归纳。它是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总结出来的。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如“首如飞蓬”“中心如醉”属于明喻;“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属于暗喻。“比”的目的在于将所描写的对象本质或形状形象更加呼之欲出。《诗经》中运用的词语朴实无华却又寓意深刻。孔子曾这样评价《诗经》: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对于它的特点,则“温柔敦厚,诗教也”,即以为人们读后会澄清心灵,可以寓教于人。 这样的教育意义,正是因为“比”的运用。

    关键词:《诗经》,比,比作,表达。

    英文摘要:

    前 言

    《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硕人》连续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等等,都是《诗经》中用“比”的佳例。李泽厚先生认为:“主观情感必须客观化,必须与特定的想象、理解相结合统一,才能构成具有一定普遍必然性的艺术作品,产生相应感染效果”。仅仅是铺陈叙述的诗歌,并不会产生审美效果。所以此“比”的运用在《诗经》中可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正文:在上古先民的思想观念中,自然界里的飞禽走兽、花草树木和人类都是有生命的个体。动物和植物等一切存在于大千世界的物质可以与人一样拥有灵魂,一样可以展现自然规律。《诗经》内容丰富,描写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是中国古代对于诗歌表现方法的归纳。它是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总结出来的。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如“首如飞蓬”“中心如醉”属于明喻;“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属于暗喻。“比”的目的在于将所描写的对象本质或形状形象更加呼之欲出。《诗经》中的词语朴实无华却又寓教于人。孔子曾这样评价《诗经》: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对于它的特点,则“温柔敦厚,诗教也”。即以为它使人读后有澄清心灵,其中蕴含的智慧可以教化人类。 我读完《诗经》被其中蕴含的哲理深深触动,觉得受益匪浅。

    (一)《诗经》经常运用“比”描写爱情与婚姻,描写家庭生活,表达对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国风.周南.桃夭》中开头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写出了春天桃花开放时的美丽氛围,为对新娘美貌的暗喻,桃花比喻家庭幸福。暗示了新嫁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我觏之子,笾豆有践”。《国风.豳风.伐柯》中用斧头比作媒人。作者见到一位中意的女子,就央告媒人去说媒,终于姻缘得定,安排了隆重的迎亲礼,把女子娶了过来。体现了当时的风俗人情。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国风·周南·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把相识相恋的青年男女,比作河边啾啾应答的鸠。以雎鸠之雌雄和鸣,以喻夫妻之和谐相处。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国风.召南.鹊巢》中鹊巢占鸠比喻女子嫁入夫家。落果比喻女人婚嫁。这是在以平实的语言描写婚礼。

    “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国风.邶风.燕燕》中用燕子飞翔比作女子出嫁。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国风.周南.樛木》藤缠树比喻婚姻生活 。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国风.召南.摽有梅》是委婉而大胆的求爱,这里是用梅子黄熟比作自己已经成熟。梅子黄熟,纷纷坠落。一位姑娘见此情景,敏锐地感到时光无情,抛人而去,而自己青春流逝,却嫁娶无期,便不禁以梅子兴比,情意急迫地唱出了这首怜惜青春、渴求爱情的诗歌。

    “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硕大无朋。椒聊且,远条且。椒聊之实,蕃衍盈掬。彼其之子,硕大且笃”。《唐风.椒聊》中用花椒结子比喻女人多子孙,以椒喻人,赞美那个高大健壮的男子,人丁兴旺,子孙像花椒树上结满的果实那样众多。

    “螽斯(1)羽,诜诜(2)兮。宜尔子孙,振振兮。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国风.召南.螽斯》中是拿蝗虫(螽斯)比喻多子多孙。这是是先民为祈求多子而唱的民歌。

    (二)《诗经》经常用“比”描写社会中的战争与徭役,压迫与被抛弃。或者用忧伤的词语讽刺现实,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反抗,以及对公平美好生活的向往。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卫风.氓》叙述了一个女子从恋爱、结婚到被弃的过程,感情悲愤,态度决绝,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和损害。其中鸠吃桑葚比作男人把女人占有。“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这里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与对受到不公平对待的无奈。

    “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不我与,其后也处”。《国风.召南.江有汜》中江水分流比喻夫妻分离。表达女子被遗弃的伤感。

    “中谷有蓷,暵其乾矣。有女仳离,嘅其叹矣。嘅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中谷有蓷,暵其修矣。有女仳离,条其啸矣”。《王风.中谷有蓷》草遇旱枯干比喻女子被遗弃。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我心匪石,不可转也”。《国风.邶风.柏舟》中以柏舟作比。用柏木做的舟坚牢结实,但却漂荡于水中,无所依傍,以比喻女子飘摇不定的心境。突出了爱国忧己之情,倾诉个人受群小倾陷,而主上不明,无法施展抱负的忧愤。

    “有杕(3)之杜,其叶湑湑。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嗟行之人,胡不比焉?无兄弟,胡不佽焉有杕之杜,其叶菁菁。独行睘睘。岂无他人?不如我同姓”。《唐风·杕杜》中杕杜,比作孤独的人。描写一位流浪者沿路乞助,表现了孤独无助的叹息。

    “有杕之杜,有睆其实。王事靡盬,继嗣我日。日月阳止,女之伤止,征夫遑止。王事靡盬,我心伤悲。卉木萋止,女心悲止,征夫归止”。《小雅,杕杜》中用杕杜代表出征在外服役的丈夫,他长期离家未归,思念家人。诗以独自孤生的棠梨起兴,象征人的孤独,而又以棠梨结实暗示行役的日期已久,自然生出对亲人的思念。

    “墓门有棘,斧以斯之。夫也不良,国人知之。知而不已,谁昔然矣。墓门有梅,有鸮萃止。”《国风.陈风,墓门》(4)中写墓前酸枣树比作奸佞(陈佗)。

    (三)《诗经》也经常用“比”描写美女,表达对美的喜爱与向往。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国风.卫风.硕人》中连续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这里把眼神写得美丽,可以想象那女子的眼神,晶莹如水眼波妙。描写齐女庄姜出嫁卫庄公的壮盛和美貌,着力刻划了庄姜高贵,美丽的形象。

    “何彼襛矣,唐棣之华!曷不肃雝?王姬(5)之车。何彼襛矣,华如桃李!”《国风.召南.何彼襛矣》里,用棣花比作美女。周王之孙与齐侯之子新婚而作,极力赞美新娘的美貌。

    (四)《诗经》经常用“比”突出人间大爱。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小雅.鹿鸣》中用鹿吃草比喻宾客聚会。此诗自始至终洋溢着欢快和谐的气氛。表达对贤人的喜爱和对友情的珍惜。

    “投之以木瓜,抱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大雅·抑》中用“木瓜,琼瑶”比喻互相帮助。表达互相之间珍贵的情感。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国风.邶风.凯风》中用南风、寒泉比喻母爱。表达了孝子对母亲的深情。

    (五)细数《诗经》中的“比”,最令人难忘的是,用“比”来写国家,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对贤人君子的怜惜和对社会进步的期待。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他山之石,可以为错。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小雅.鹤鸣》中“乐彼之园”比喻国家,用玉比作贤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今人程俊英先生在《诗经译注》祖毛、郑旧说而加以发展,说:“这是一首通篇用借喻的手法,抒发招致人才为国所用的主张的诗,亦可称为‘招隐诗’ ”。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王风.黍离》中见作者昔日宫殿夷为平地,种上庄稼,不胜感慨。黍离之悲用以指亡国之痛。体现了作者的爱国情怀。

    “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小雅.白驹》中也用玉来比作贤人。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又说,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国风·卫风·淇奥》里说君子文采风流,似象牙经过切磋,如美玉经过琢磨。表达了对君子的赞美。

    当然,《诗经》中用作“比”的词语数不胜数,上述是用个性鲜明的诗句来做分析。时至今日,《诗经》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因为《诗经》中的词语朴实无华却又寓教于人,所以很多人都看《诗经》来学习写作,在给小孩子取名时,还流传着一句话:“女诗经,男楚词”。很多人都用《诗经》中的词来给小孩子起名字。孔子曾经这样评价《诗经》: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对于它的特点,则“温柔敦厚,诗教也”。即以为它使人读后有澄清心灵的功效。可见《诗经》作为教化的工具实为最佳良策。

    注释:

    1.螽斯:蝗虫。

    2.诜诜:同“莘莘”,众多的样子。

    3.杕:树木孤独貌。杜:一种果木,又名赤棠梨。

    4.《毛诗序》指出:“《墓门》,刺陈佗也。”陈佗为春秋时代陈文公之子,文公死后,陈佗之兄桓公(名鲍)继位。据《左传·桓公五年》载:“陈侯鲍卒。再赴也(发了两次讣告)。于是陈乱,文公子佗杀大子免而代之,公(桓公)疾病而乱作。”陈佗在桓公病中杀太子免,桓公死后他又自立为君,陈国大乱,后来蔡国为陈国平乱,终于诛杀陈佗。据《毛诗序》,这首诗就是针对陈佗而发的。

    5.王姬:周王的女儿或孙女,姬姓,故称王姬。

    参考文献:

    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中华书局出版社,1991年10月

    绿净:《诗经评注》北京联合出版社, 2015年9月1日

    陈子,杜月:《国学大讲堂.诗经导读》: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第1版 2008年1月1日

    胡淼:《诗经的科学解读》,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王义军:《诗经解读(自然科学卷)》,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年4月

    细井徇:《诗经名物图解》,中国画报出版社,2016年8月1日

    何海燕:《诗经往事》,海燕出版社,2013年9月1日

    曲艺敏:《诗经:越古老,越美好》,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6年4月1日

    李颜垒:《最美不过诗经》,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年9月1日

    程志,杨晓红,吕俭平:《诗经.国风.诗性解读》,2009年6月1日

    后 记

    非常感谢程俊英先生的著作《诗经注析》。这本书在题解和注释两个方面详尽得当,题解部分解题贴切,艺术分析精湛,用文学标准鉴赏诗篇,注释部分用训诂方法释词,寓评于注,将字词释义与艺术技巧的分析结合起来,并标明韵读,思路新颖。因为这本书,我明白了很多深奥的古文翻译,让给我更透彻的领悟这部经典,学会用心感悟生活,也让从此我爱上古代文学,爱上《诗经》,读懂它,并且学会运用它去写这篇论文。

    在这里,我还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杜真强,在写作的过程中,杜真强老师为我提供了许多资料和线索,付出了大量时间,因此,我诚挚的感谢他的指导和帮助。同时,还要特别感谢文法学院全体教师对我四年来的培养和教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标题文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enn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