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幼儿园里的那些事儿
劳动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

劳动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

作者: yh小树苗 | 来源:发表于2022-05-12 22:35 被阅读0次

    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劳动始终是促进生产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础。毛泽东同志就提过: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论述。我的父亲、母亲、爷爷奶奶那一辈,对劳动的情感是非常深厚的,土地就是农民的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自古以来劳动人民的生活习惯。我的奶奶八十多岁,每天还坚持劳动,做饭、喂猪、打猪草,没有一刻停歇。父亲七十多岁还是闲不住,每天天不亮就出现在菜园里,饲弄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在菜园里种点白菜、丝瓜、辣椒、黄瓜等,那绿油油的菜就是他的劳动成果。劳动,已经深入了老一辈人的骨髓,因为他们已经劳动了一辈子,他们已经离不开土地,离不开劳动。生命,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得以舒展,人生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得到价值最大化。

    我国劳动教育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几个时期的变迁。建国初期(1949-1966)年,这一时期的教育方针主要关注学生的体力劳动教育。具体表述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那个时代,劳动占据了主要地位,劳动人民的热情是空前高涨,修水库、炼钢铁,只要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事情,老百姓都拼命去干。学校也是半天学习半天劳动,那个时代,一个不劳动的人会被周围人唾弃。懒惰,在那个时代可没有市场,人人都必须是又红又专的学习标兵、劳动标兵。

    文革十年劳动教育的“畸变”期(1967—1977年) 这一时期受“左”的思想指导,教育方针被扭曲。其中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被教条式地理解贯彻,甚至将教育等同于生产劳动,在教育实践中片面强调“在斗争中长才干,实践中学真知”,忽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强调“实践第一”,把重视知识学习当成“智育第一”、“业务挂帅”、“读书做官”来批判。将教育要培养的“劳动者”片面看成了体力劳动者。这一时期,学校基本是不上学的,劳动成了最光荣的事情,知识分子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只要你劳动出色,那就是社会主义的好苗子,肯定要培养你。

    整个80年代对教育方针进行了积极探索。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关于劳动教育的表述为:“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四有”新人;强调“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强调“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等。这些表述对之后教育方针的提出和劳动教育的强调具有重要意义。

    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必须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指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份意见相当有价值,第一次把劳动教育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把劳动教育贯穿到了孩子的整个求学阶段,并且家校社会三方面都要紧密配合,劳动与德育相融合,孩子通过煮饭、洗碗,懂得了珍惜粮食。孩子下厨炒菜这个过程,掌握了劳动技能,了解了劳动的辛苦,让他的内心产生了对劳动者的尊重。孩子从劳动中形成了良好的品质,道德信念不断提高。劳动与智育融合,孩子参加劳动,在劳动中学习技能,如西红柿炒鸡蛋,在炒的过程中,孩子必须要调动头脑里储备的数学知识、语文知识来掌握炒菜的顺序、各种调料的搭配、份量的多少等,智育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现在的孩子对劳动的概念模糊,很多孩子从小到大就是小皇帝、小公主的待遇,在读书时代,大部分时候是只管闭门读圣贤书,不用管窗外事。父母把孩子的劳动全包了,孩子只管学习就好了,这样的家庭很多,父母包办的思想把孩子培养成了高分低能的”巨婴“。出去社会,他们的独立能力差,生活不能自理,空有一肚子知识,但不能在社会立足,这真是现代教育的悲哀。意见中就很明确地提出了学校要设置劳动课程,把劳动教育当成孩子的必修课,学校也要根据需要编写劳动实践指导手册。小学低年级注重学习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劳动的乐趣。小学中高年级要注重围绕卫生、劳动习惯养成,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意见中把各个年段的孩子需要从事哪些劳动都明确了,这不能不说是一大幸事。劳动教育已经从国家层面来规范了,可见现实生活中,孩子的劳动教育缺失得有多么严重。

    一段时间来,我们的教育”轻劳动、重学习、重成绩、轻动手的问题日益严重。新的劳动课程标准把劳动课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中独立出来了,是为了更好地实施劳动教育。劳动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素养是: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这其实就体现出了劳动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关系。通过劳动,培养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苏霍姆林斯基对劳动教育特别重视,他认为劳动更多的是指劳动,认为劳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正确态度,并通过劳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其劳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公民精神,让学生在劳动中感受到劳动的自豪感。

    我国的劳动教育经过了几个时期的转变,新时代,国家对劳动教育越来越重视了,劳动能让孩子心灵手巧,劳动能促进手脑并用,促进智力发育,动手是儿童发展思维的体操。劳动可以培养孩子独立的个性,劳动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劳动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epeu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