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世情书店,这个名字我是今天刚看到的,在这之前从没听说过,更不用提了解了。对这个书店的关注源于一篇公众号文章《一家反复告别的书店终于停业》,因为我平时就被实体书店越来越少这件事所困扰,所以对这样一篇标题平淡的文章很有兴趣。
点开就被引言部分所吸引,这是书店老板范玉福在即将停业之际,手写的一封《致读者信》,内容是这样的:“辛丑春,因近六十花甲,羸弱多忧。奈何子不承业,又罹诸孽,故不再寻新址,店即关停,安度残年。伴圣贤(书)及读者襄助,三十余载,受益良多,一介尘民,做喜欢且能安身立命之本,乃人生一大幸事。书店渐远,记忆永存,愿文化殷盛,人能祥和。”读完这封信,对这位老板肃然起敬,他的文笔之精美,让人不禁想到情怀二字。
这家书店选址在北京师范大学东门对面,于1999年开张,至今已二十二载。从刚开始的地上100多平米的店面,变成了地上15平米,再附加一个地下室;从雇三四个员工都需排队结账,到如今的只剩他和妻子两人经营。盛世情书店在二十多年间经受住了非典和新冠疫情的考验,没被网上书店和电子书的冲击打垮,却因租赁合同到期的一纸来函,被迫关停。
作为一家社科学术书店,仅是给学术书籍做分类这件事,就足以显示书店的水准,有人说,“你跟老板说你哪个专业的,他就能开出比你导师还详细的书单。”曾经这里的常客是文学院的教授、电影学院的教授、语言学学者、历史学者,还有著名导演。
有一次,一位文艺学方向的教授想买《权力主义人格》,在书店文艺学、文艺理论、哲学、社会科学这几个书架上都没找着。后经人告知,这位教授才知道,这本书最初是心理学和传播学的研究成果,之后影响广泛才成为文艺学领域的经典。于是,他又去书店的心理学书架上找了一遍,那本书果然就在那儿。
提起已经关门的书店,范玉福没有丝毫遗憾,“(我)能被人家认可,尤其是被这些个……读书人认可,我觉得就知足了是吧。这些读书人都不是一般的人,都是在圈里应该有影响力的人吧,有话语权的,你还想怎么样,人活一辈子,干一个知足、干一个喜欢的事,那还不开心啊。”
他在解释自己为什么开书店时说:“我也自私,开书店完全是为了自己能明白点事,哪怕说句不好听的,没裤子穿吃不上饭我都不害怕,我就害怕这思想的东西没有改变,这是最可怕的,你这一代没改变,下一代还是这样,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你能够脱胎换骨。”
书店关张后,范玉福打算回延庆开民宿,在里面设个阅览室,还会继续在网上卖书,至于以后还进不进新货——范玉福像被看透了小心思,笑了起来,“有合适的还接着进呗,就跟你们双11、618剁手一样,我就是这病了,怎么办啊,治不了了。”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位书店老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话,这种想法、这种做法在金钱至上的世界里,犹如一股清流,难能可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