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算是第一部读完的莫言的书吧,不得不说他还是很有才的,对人文风土细节,清代官民百态都刻画的真实和生动。
再联想到读了一半的生死疲劳,感觉他的作品风格比较浓烈,在这部书里的叙事角度多变,每个人的叙述既符合人物身份经历又有浓郁的当地特色。土洋对比,官民对比,男女对比,传统愚昧和现代野蛮对比,当全文读罢,读者们似乎在他的调侃语气中也经历了一次残忍的行刑,不禁让人心有余悸。
皇帝让位于刽子手,以完美的残忍作为艺术和伟大事业的杀把子们,不仅是帝国威严最后的落点,更是中华文化几千年来以宽仁外衣掩盖下的残忍内核。既要足够残忍威吓人民,又要有足够美丽雅致的名字,外拙内秀,是为檀香刑。
缺点也是有的,就是前三分之一的描写,让读者觉得眉娘仅有浪荡,知县足够跋扈,赵甲就像机器杀神,小甲是真的弱智。对读者这些先入为主的引导,莫言计划在后半段进行不知不觉的反转,但有些失败,毕竟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尤其知县这个人物,前后反差太大,尤其最后的舍生取义,更是不太真实。而且对于网上说的凄美爱情这个说法,我持保留意见。
大胆的做个推断,这个时期的莫言似乎有一点鲁尔福的影子,既:用最土的语言和行为来体现中国最真实的乡土人文,用直白的描写来体现浓烈。当然莫言的风格更细腻,而且有大段大段的内心独白,一段意思用二三排比短句或者顺口溜,忽左忽右层层递进,无论左右都达到了强烈的效果。但是他全篇章与章之间的这种乱序结构,读起来不太舒服,而且是纯粹的让人感到阅读兴致被突然打断的那种混乱,而不是鲁尔福那种激发读者强烈探求欲望的乱序。
总体非常不错,感觉比生死疲劳要好的多。
抛去人物不谈,这本书主要写了三件事:一是义和团抗德起义,二是檀香刑,三是猫腔。起义事件是整部小说的基础,没什么出彩的,地基而已。而二和三则是缺一不可,否则不会如此打动读者。檀香刑是文雅的残忍,而猫腔是苍凉的血性,残忍和血性交织,共铸成高密东北人在那个年代的苦难和抗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