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关于网易人间故事的一系列的书,关于留守儿童的、失足少女的、相亲市场、校园暴力、流水工人的故事。在故事中发现社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看到社会中所存在的很多尖锐的矛盾。
《她们下海以后》 讲述着一群失足少女和少妇,在异乡漂泊,艰难求生的故事,很多时候我们对从事色情工作和性服务的一群特殊的人戴着有色眼镜和歧视。这是一本书来讲述这些女人的真实故事,从她们的讲述中我们可以更加真实的了解这一群人的生活。很多人被迫接受这样的生活,没有选择的权利,在她们的童年就经历着一些惨淡的生活。她们或许面临着贫穷,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在年轻时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享受更好的物质条件,决定出卖自己的肉体,用这样一种裸露的方式。当知道有很多人在这个世界中挣扎,想要逃离这个世界,又无能为力,不可逃脱,她们在沼泽之中越陷越深。
之前看到知乎的一个讨论,人们怎么看待那些小姐?其中有很多人对小姐的生活表示同情,对她们不为人知的背后心酸故事表示理解,但是能做到平等地看待她们的人少之又少,甚至没有。其中有一条评论:在这个笑贫不笑娼的时代,很多人背后的故事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和不堪,也有很多误入歧途的女生,只是为了满足自己那敏感又卑微的虚荣心。在这个行业可以来钱很快,可以不用每天加班加点的劳累工作,可以有大把的休闲时间来消遣来娱乐。这个行业是一个风花雪月的场所,有了太多的爱恨情仇,有了无数的辛酸泪。
《上学路上》 留守儿童是一个沉重的社会问题,很多父母为了家庭更好的发展,选择背井离乡到陌生的城市来工作,他们狠心离开年幼的孩子,飘零在满眼繁华的大都市,却没有一个可以停泊的港湾。离家在外的日子,父母也能感受到与孩子间的隔阂越来越大,明明日常很想念,见面时却无话可说,明明感受到对方的爱意,却无从表达。空间上的距离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不断冲淡稀释,最后孩子的成长缺少了父母的身影,缺少了父母的陪伴,这样的成长是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巨大的缺失,缺失了父母的爱,缺少了一种成长过程中关爱。这样的孩子很容易遭到心理上的空虚,形成了心理疾病。
曾经作为留守儿童的我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触很多,能够感同身受。但是这本书也会站在父母的角度来看待留守儿童的故事。书中有很多父母因为外出工作而没有办法亲自照顾小孩而感到愧疚难过,对于没有办法陪伴在孩子身边而导致感情上的疏远也无能为力。只能极力通过物质条件来弥补孩子感情上的缺失。在书中我或许也可以读到我父母当年离家南下打工的心境,以及他们从未表达出来的、隐藏在心底的爱。年幼的我还不懂得父母的深沉爱意,现在的我能够理解他们当年的选择,却还是为这种选择耿耿于怀,久久不能释怀。现在的我在感情上敏感而又缺乏安全感,我渴望被人真心的爱着,却又害怕被人无微不至的爱着,因为内心的敏感而又骄傲的小自尊告诉我:你没有那么好,你也不值得别人这样爱着你,在面对别人的喜欢时,我经常胆小怯弱,自问自己究竟值不值得他的喜欢,在有人告诉我:喜欢你,想陪着你一直一直走下去,陪着你度过余生,我贪恋它带来的温暖和关爱,贪婪地摄取这一点一点的爱的滋润,我舍不得放手,却又不能接受这份感情。后来伤害了这个真心待我的男孩子,我感觉自己也陷入了不能恋爱的无底黑洞之中,我很想告诉我父母:留守儿童的成长是一件很痛苦敏感的事,在孤独中我没有办法和你们面对面的交流,只能将爱藏在心底。长大的我希望自己能够不要再经历这样的故事了。
《女儿是手背,儿才是手心》 重男轻女一直都是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也成了很多故事的尖锐矛盾来源,阿耐的小说欢乐颂中的樊胜美就是集万千不公和家庭压榨的典型例子,她出生于重男轻女的家庭,家庭的生活中心就是他的哥哥,所有的事都以哥哥的优先,似乎她的存在就是为了弥补这个家庭的出现的窟窿,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人。故事中的女孩都或多或少被父母嫌弃过,有被强制退学的,只因父母觉得女孩子不要读那么多的书,早晚都要嫁给别人,最后她被安排到一家电子加工厂成为了一个流水线上的工人,然而打工赚来的钱除了基本的生活费都被如数交给父母,父母说这是给她存的嫁妆,其实都把钱花费在还在读书的哥哥身上。她最后到了适婚的年龄,父母反对她嫁给相恋已久的男朋友,要她嫁给一个能够支付十万多彩礼钱的相亲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