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食节奏带动了一个时代的成年人,我们的时间被无情地分割成两半:一半是奔波在工作的战场区;另一半则是瘫痪在生活的战后区。那么,作为人生司令官的我们是否能完美的协调?
今天的城市,包罗万象并且飞速发展。生活在旧城区工作在新城区,都是随处可见。
八点半上班,需要在七点出门倒两趟车。在没意识到“时间成本”这个概念前,我把这种辛苦归集为年轻该有的一种磨炼。
所谓的磨炼是要打造出更丰满的成品,保持着原生的质感外,更要呈现出熠熠生辉的美感,让人体会到磨炼的鬼斧神工。
然而,我只练就了在晕车前快速入睡的n种方法,仅此而已。
这一年的时间,常常有种野兽困在沼泽里的恐慌感,看似奋力扑腾,却越陷越深。直到过年休假,才意识到我的生活便是那头泥潭里的野兽,不想办法逃离困境,那就等于垂死挣扎。
回忆我的生活,被时间分裂成残缺的8小时附属品,都被贴上滞后的标签。来不及锻炼身体和遛狗,因为要赶着去上班;来不及晨起吃营养早餐,因为路上时间不够用;甚至来不及学习充电,因为被上下班卡到分身乏术。
看了一则关于在天津买房北京上班的新闻,为了节省汽车的费用,九点上班六点出门,坐城际列车挤地铁倒公交,算下来的钱要比开车上班省一半多。
有评论说:提高了生活成本却降低了时间成本,天平两端照样失衡。
我们常常陷入习惯性的囚徒困境,主观地判断利弊,看似规避风险,最终还是导致错失良机。
我把8小时重点培养,没有等来开花结果,反而毁掉了土壤。与其把精力全部赌在浇水施肥的期待,不如正视土胚的孕育和承载能力,或许一夜过去,会带来破土而出的惊喜。
没有得到硕果累累,那就及时去调整自己的脚步,我们工作的目的不就是为了拥有更好的生活吗?
我们把生活搞的一团糟,就该勇于及时洗牌,去割舍附属品,摘掉不适宜的标签,还生活一个敞亮的头衔。
从新来过,去把时间重新规划:拾起桌角落灰的书、牵起狗狗去锻炼、安排耽误的课程、做一顿营养的餐食、敷一贴滋润的面膜、睡一场梦里没有工作的觉。
希望下一次醒来的闹钟,不会因为被时间反复愚弄,而这些精彩的生活品质,影响工作的深度,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
同办公室的K妞,上下班都一副元气满满的样子,每天给自己的排表都是满格。
有同事问:每天除了上班,哪挤出来的时间做其他的?
她说:工作的占比只是三分之一,抛去睡觉,留给生活的占比也是三分之一。
细分其中的三分之一,不留白,也不无所事事,反而给工作如虎添翼。用来全力工作的精神,也用在全力生活里。
上帝给予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同样,可每个人生活的精彩程度却千姿百态。去读书得到的见识,去学习得到的技能,去旅行得到启发,都和去工作得到认同比重是一样的。
我们抓住每一段能够拼凑的时间,促使我们最终拥有的,远远超越时间消耗的那一些精疲力竭。而这样的辛苦,获得了满满的性价比。我们不会认为时间只是蹉跎着我们身体和精力,一路走过,有收获才会笑着回眸肯定这段路程没有没走。
最终不会只梦一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