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这两日,追看了小戏骨红楼梦,尽管只有短短的九集,可看到一幕幕经典重现时,不得不佩服这群小演员。
87版的红楼梦对88年出生的我来说印象已经很淡了,记得小时候家里只有一台小小的黑白电视,信号时常不好,节目也没几个,基本上看不到什么好的电视剧。读小学三年级后, 因为村里的小学并到乡里去了,我开始了寄宿生活。那时我也并不是一个乖乖女,说出来也许会让你们大跌眼镜,常和寝室的几个同学在夜自修结束后从厕所的窗户爬出去,跑到不远的小超市看电视,那时的超市已经有彩色电视了,对那时的我们来说是视若珍宝。超市的老板是我同学的爸爸,每次都由着我们看,在我记忆中87版的红楼梦最深刻的就是片头的部分,因为片头部分反反复复看的最多,那时也都看的津津有味(不像现在,片头片尾直接跳过)。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个个悲情的姑娘自杀的镜头,投井的投井,上吊的上吊,抹脖子的抹脖子,看的人揪心。
经典的剧情总是很难超越,红楼梦也曾翻拍过,很多经典的小说也都拍成电视剧,有的翻拍过好几版,但在人们眼里看来,电视剧拍出来就没有小说的感觉,而后来翻拍的也比不过第一次拍的经典 ,尽管技术精进不少,总会拿出来跟第一部比较,然后感叹少了点什么。我虽然没有耐心看完原版的著作,但陆陆续续看到的经典场面也刻骨铭心。
而在我看来这次小戏骨的红楼梦,虽然简洁,却场场经典。第一集中,黛玉一出场,在船上暗自垂泪,楚楚可怜的情景,配上悲切的音乐,让人的心都为之一颤。接着宝黛初相见时,一个惊艳了时光, 一个温柔了岁月。剧中的宝钗是一个端庄贤淑,温婉大方的大家闺秀,可能是小孩演的感情戏没那么明显,对宝钗也没有了之前第三者插足的厌恶。元春省亲是第一场戳中我泪点的戏,家人难得团聚,父辈们只能远远的行个礼,说几句客套话,难得跟母亲,姐妹坐在一起,吟诗作对,说几句体己话,不知不觉就到了回宫的时辰,只能挥泪作别。
接着刘姥姥进大观园,引发一系列的笑点,刘姥姥的形象一下子就深入人心,王熙凤的精明能干,探春的才情洋溢,有着经世致用之才,巾帼不让须眉之势,在她出嫁那一刻,抱着赵姨娘喊娘时,再一次戳中我的泪点。黛玉葬花时的“侬今葬花人笑痴 ,他年葬侬知是谁?似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悲悲切切,惹人怜惜惹人疼。到后来病入膏肓时,还在呕心沥血的写着诗稿,最后弥留之际又焚稿,看着呕心之作如片片蝴蝶火中化,怎叫人不为之心酸为之痛。到最后荣国府的没落,死的死 ,流放的流放,出家的出家,一瞬间,一个大家族就成了断壁残垣,刘姥姥千里报恩情,卖屋卖田救回巧儿的那一幕再度让我的泪止不住的流,那一声声“巧儿”“姥姥”,看的人心疼到骨子里。故事就在刘姥姥带着巧儿,板儿回去的路上结束了,这也算是给人的最后一点安慰。
说到辛酸出,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