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8797617/d50b238390b6213e.png)
今天偶然看到一篇文章,题材让我感觉非常新颖,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一本书,叫做《无姓之人》,是今年刚出版的一本小说。
讲的是,一个男人因为生活,成为一名现实生活里的“演员”。工作的主要内容为根据客户的委托,扮演他们生命中失去的或不可或缺的角色。
将自己的情感量化商品化,将自己的喜怒哀乐按小时计价,贩卖自己真实的情感,以此换取面包。
在工作的不断切换中,在规定的时间内扮演这个角色,等待结束后又投入到下一段角色里,就在这不断地角色扮演过程中,他慢慢迷失了自己,他分不清到底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他活在别人的世界里。
在这个万事万物皆可商业化的时代,似乎贩卖情感早已不是一件新鲜事,看看现如今的各种APP,一夜之间就火上热搜的头条,无不是利用我们人独特的感情。
不管是文章,视频,亦或者是新鲜出炉的新闻,归根结底最重要的是情感。体验是人生的意义,而情感是通向体验的桥,人做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达到情感上的满足。
所以,出现生活中的情感“演员”,亦或者雇佣“家人”,也不是不能理解。
虽然我还没看到这本小说,但是它实在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实在很好奇作者笔下的世界又是怎样的精彩,不急,让我们先来试着观察下,看看身边有没有相似的情感“演员”。
01
看到演员,是不是觉得这不就是演戏的嘛,中国多的是,但我想说,这比中国普遍的演员还要困难很多。
我们一般拍一部戏,有剧本,可以排练,但是生活中,没有预习,只有开始和结束。
另外,很多老演员演的多了,他会有自己擅长的角色,比如达叔,但是,生活的演员,没有重复,每一段都是新的开始。
大概唯一比较相似的地方就是,一旦演的时间久了,你会分不清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你会开始变得不认识自己了。
这就是演员的通病,谁也避免不了,所以,演员需要减压,避免长时间投入于角色中。
02
刚才我在刷视频,刷到了一个树洞,就是我现在心情不好,我可以在你这点一个人,她来当我的倾述对象,还有一种方式就是,我点一个人,让她来暂时当我的的虚假对象。
我可以在这段时间里,跟她聊天,跟她讲我从没有说出口的话,我有过的遗憾,我的后悔,我的不甘,我统统可以对她讲,因为面对真实的她,很多人没有勇气,也可能是没有这个机会,但是在这谁也不认识谁的网络世界里,谁都可以自由的放飞自我。
看到这,我意识到,原来情感“演员”无处不在,已经在网络世界悄然的开花,很多人只为在这上面寻求到一丝安慰。
03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这样一部电视剧(电视剧看得少,想找个例子都找不出),男主跟女主虽然相爱,但是却不能在一起,家里人给男主安排了另外一个人,称为女二。
后来,在家里人的安排下,男主跟女二结婚了,但是女二知道男主不喜欢她,所以她就去仿照女主的生活习惯和爱好,假装自己就是她,以为会因为她的改变和时间的推迟下,会爱上她。
但是结果依然是徒劳无功,因为哪怕你演的再像,你终究不是她,有句话说得好:你什么都好,你唯一不好的就是你不是她。
这就是一个陷入爱情的情感“演员”,因为爱,放弃了做自己,去讨好于别人,最后,还是得到一个伤痕累累的自己。
04
一方面是为了生活的“演员”,另一方面,是在人生路上,因为情感的缺失,而出现了各种遗憾以及心理障碍的人们。
“雇佣家人”这一需求乍看可笑,却反映了当下家庭结构和社会现实所切实存在的问题,单亲家庭父爱的缺失、晚年丧子的老人的内心状态、人至中年怀念青春等。
人到底该追求什么?
没有答案,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个体,有的人就喜欢梦,因为梦里有他想要的一切,而有的人不愿意呆在虚假的梦里,因为感受不到真实。
我喜欢书中的这句话:“人在将醒未醒的状态下,总是分不清现实与梦境之间的界限,来自现实世界的声响、光影会像电影中的音效和灯光一般,毫不突兀的镶嵌到梦境中。”
说来说去,还是回到了那个话题,做自己,走自己的路,才是人永恒不变的使命。
当人际关系成了角色扮演的载体,当人类的情感成了明码标价的商品,当谎言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存在,什么才是真实,什么才是假象——或者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
不多说了,今天感觉写的不好,我已经下单了,等我看完,我再来写一写,不知道,你,又是不是一个情感“演员"呢?
因为种种原因,活成了别人眼中的自己,活在别人的世界里。
要记住,这世界一定存在一个,因为最真实的你,而爱上你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