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计划好了,中秋佳节去白沙塔转转。
这座白蛇塔和书本上说的白蛇塔,不是一个地方的。这塔在我们大中原的中心,中国第一个建立朝代的地方—禹县。
也就是大禹治水的地方,现在的河南省禹州市。
以前,站在县城的城门,朝南看,就能看见白蛇塔的整个身影。
现在看不到了。原来的城门口,现在已经是市中心了。
南边盖了很多几十层的电梯房,有很多个小区。
白蛇塔的影子,早就淹没在大楼里了。
就是走到城市的南边上,朝南看,也看不见塔的影子。
因为,现在很多农村,有了社区,盖了电梯房。
要想看到白蛇塔的全身,只好来到山脚下了。
白蛇塔位于禹州市县城南边,大概有十里多的一座不高的山上。
这山是伏牛山的余脉,延伸往东几里远,没了山头。
听说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听说,原来这座塔是没人来参观的。
多年以前,很多穷人的孩子,夭折了,没地方扔。就都抱到山上,扔了。
这个塔周围有多个山坳,听说,扔了很多孩子。
所以,这座白蛇塔与传说中的白蛇传中的白娘子,是不搭边的。
那些美丽的传说,在当地很多人知道,完全不是外地人想的那样。
小时候,听奶奶说,很早的时候,白蛇塔那地方是很紧的。
山上的小路,是连着山下几个村子的,因为那上边有一层层的梯田。
大家上山去种地,大都是成群结队,平常少有人上去。
胆大的人上去,也得叫上几个人。如果是办事儿,大家宁愿绕远一点的路,也不愿意从山上经过。
那时候,交通不便,一绕就得多走两倍的路,甚至更多,但是大家愿意。
因为,一到山上就感觉头皮发麻,精神高度紧张。
荒山野岭不说,一些不吉祥的鸟儿,在那儿叽喳叽喳的长时间乱叫,叫的人心里发慌,有的人甚至还小便失禁呢。
因为山上的紧,给方圆几十里的村庄人的出行,带来了非常大的不方便。
人们敢自由自在的上去,是解放后的事情了。
解放以后,人们的思想也全部解放了。
很多人不相信世界上有妖魔鬼怪,不相信那些谣言,乱七八糟的鬼话,都被抛弃了。
土地是劳苦大众的命根子,山上的地,一直开垦到白蛇塔跟前。
农业学大寨,人们去山上,白天黑的干。
没有一个人,遇见过鬼,更没有什么妖怪。
很多人都爬上了白沙塔的顶端,里面黑乎乎的,除了台阶,啥神仙也没有。
更没有传说中的白蛇精,那是迷信,是传说!
只是,发生了一件怪事,让很多人精神紧张了多天。
那天晚上,山北边的白庄里,有个中年男人在山下干活儿,他抬头看见半山腰儿里,有绿色的火光,一闪一闪的。
他仔细看看,感觉不像是有人在拢火。柴火的火光的颜色,和这光不一样。
会不会是传说中的鬼火呢?
他小时候,也听娘说过,半夜里,鬼点火,拿着火把照着,赶夜路。
鬼和人一样,每天都要吃喝拉撒,也要干活儿,也有亲戚,也会像人一样,婚丧嫁娶,热热闹闹。
只是,人们生活在白天,他们生活在夜晚。
生活在白天的人们,在太阳底下,不怕光,是正大光明的。
而他们呢,是生活在黑暗中。他们的眼睛在黑夜里闪光,能看见所有的东西。
包括他们能看见人,而人看不见他们。要是看到他们了,就是做梦。
就像很多人,为啥会做梦呢?
就是和鬼们打交道去了。梦里天马行空,有无限的力量和能量,都是人在现实生活中做不到,看不到的事情。
而在梦里,你能做到。你会飞,就是传说中的灵魂,飞来飞去,像没有腿脚。
因而,人们想像出,像鬼魂儿一样,飘来飘去,没有人形儿。
有时候,他们也会点起火把。只是他们的火把是绿色的,不是人间红色的样子。
这个男人,一想起这些,心里害怕。别看他五大三粗,一个人在那儿,精神紧张,怵的慌。
他撒腿就往村里跑,看到有人影儿了,大声叫。
两个人一起跑到村干部家里,慌里慌张的,话儿也说不囫囵了。
干部一看他这样,骂他:软蛋货!世界上根本没有鬼,哪里来的鬼火?!
不准造谣!迷信思想不准有!
走,咱们大家都去看看,到底是啥东西!
说罢,带了一群人,朝村子南边的白蛇塔跑去。
这一群人,气喘吁吁的跑到半路上,往山上一看,就是有绿色的火光在那儿一闪一闪的。
没听说哪个生产队在那儿干活儿啊?总不会是哪个队里的积极分子。在那儿开荒吧?
大家越走,那火光越明显。不是一堆儿,是排着,每搁一点儿距离,就有一点儿火光在那儿跳跃。
那颜色看着让人害怕,因为大家从来没有见过绿色的火苗。
有人嘀咕着:书记,这世上是不是真的有鬼吧?这都快半夜了,哪个队里也不会干到这个时候啊?
书记扭头大声骂一句:闭住嘴巴,净瞎胡扯!
解放这么多年了,谁见过鬼?!
长啥样?!鞥!
今儿非得弄个明白不可!
走,上去看看,我就不信那个邪!
书记前面带头儿,后面跟了一群人。大家走着,都是一声不吭,只听见一群人踏踏的脚步声。
到了半山腰儿,那火光又在上面。
大家顺着上山的路走,到跟前一看,啥也没有。
大家围着白蛇塔,转了几圈儿,没啥。
没有弄明白,不能下去。
书记说:今天晚上,咱们大家就在这山上坐一夜,看看到底有啥。省得大家人心惶惶,还以为真有啥。
大家坐在山顶上聊天,那些前三年,后武帝的陈谷子烂芝麻的往事,大家开始轮流讲。
书记还讲了《水浒传》,一个故事接一个故事。大家听得津津有味。
直到东方天际出现了红晕亮光,没一个人睡觉。
大家再去四周看看,啥也没有。
书记问大家说:咱们经历了这一夜,谁看见鬼了?
大家都摇摇头。书记接着说:以后,不许造谣,我再听见谁说鬼了鬼,饶不了你们!
新社会,新气象,新思想,所有一切旧社会的东西,统统扔掉,以后,不许再提。
今天,我去公社里反映一下情况,看看上边咋说,我再给大家汇报。
后来,书记咨询了上边的人,说是一种磷火,属于自然现象。
这种火是尸体腐烂之后,经过高温氧化产生的磷化物。它的燃点很低,阳光一晒,很容易自我燃烧。
磷火有多种颜色,有绿色、黄色。
人家上边这样解释,书记回来给大家解释的更有底气,说话更洪亮,语气更坚定。
那火没有啥,就是自然现象,就和大家拢火一样。
只是平常大家看管了红色的火,看惯了就行了。
别的村子里也听说了这件事,经过开会,会上干部们的解释,大家不再怀疑。
那时候,人的思想非常纯正,上边说啥就是啥。
白蛇塔的塔顶,长了一棵桃树,年年开花,引来蜜蜂嗡嗡的叫,鸟也在上面搭窝儿。
多年前,大家都的你传,那是一棵神树。
神仙在塔顶居住,要不然,那么高,塔都是用砖头石头磊的,有没有土,树咋活的?
为了破除大家的传言,几个村里人联合,爬上去看看。
上面经过多年的积累,有了一个很厚的土层。树根已经把塔顶包围了,老天爷每搁一段时间下雨,树吸收了雨水的精华,才得以存活下来。
一切疑虑都化解了,这白蛇塔,就是一座用石头砖头堆起来的,啥也不是,啥也没有。
人们爬上塔顶游玩,夏天的时候,塔上可热闹了。
四周的人们,都来这里凉快。再热的天,只要坐在这塔的跟前,或者塔座上,或者上到塔里面,坐在窗口处,山风阵阵,特别的舒心。
白天在山上干活儿的人们,累了,就坐在塔跟前,吹吹风,或者睡一觉,舒服极了。
后来,这里订了一个日子,就是每年的农历三月初八,在白蛇塔附近,举办物资交流大会。
听说,很早时候都有,不知道啥时间,啥原因,大会取消了。
山顶被几个村庄里,全部夷为平地,种上了果树。
有苹果树、桃树、李子树、梨树等等品种。种的还有泡桐,也有松柏。
塔跟前的山坳,早就被平了。
山顶用石头磊了一个大院子,院子里盖了几间瓦房。
当年,大家在山上干活儿时候,累了,可以坐屋里歇歇。下雨了,可以去避雨。
那个院子和房子,一直都在。
在塔正南边,还搭建了几个戏台子。
三月初八会的时候,各村子联合起来,请几班子唱戏的来开罗打鼓唱几天。
我小时候,每个村子里一到三月初八,提前几天就准备食材,像过年一样,大待客。甚至比过年还热闹。
方圆几十里,有多个村子,都够上待客的。
这个物资交流大会,各个村子里的学校,都放假几天。
我们也是特别盼望这个大会,吃美食不说,还可以去山上连着玩儿几天。
山上不但有戏,有的村子里,也演戏。
像山下北边的白庄,还有西箕阿这些大村子,不但山顶上写戏,村里还有。
因为这些大村,守着一个大型国有煤矿,经济比较发达。
我们村子里白蛇塔比较远,我姑家就在塔下面的村子。因此,每年这时候,我们一家人大都去姑家串门子。
先去她家把礼物送过去,然后去山顶上赶会。
山上的每条小路上,都是人流。很多都是大人孩子全部都去了。
爬到山顶,上到塔上,向四周张望,非常壮观。
整个山顶,都是黑压压的人群。加上锣鼓喧天,非常热闹。
一共有四班子戏,每一班子,都表演的非常卖力气,因为大家要评出名次,一等奖的戏班子,除了正常的钱外,还有奖励。
还有,明年,这一班子被定住,还来演戏。
再看山下的各条路上,一条条黑线似的人流,不断移动着,看上去像一条条黑色的长龙在舞蹈。
山坡上坐的都是人,山顶上是挤攚不动。有时候,站半天,还不移动一步。
在最南边的人群,往北边白蛇塔跟前拥挤。在最北边的人群,往南边戏台子那儿拥挤。在最东边的人群,往西边卖牲畜的地方拥挤。在最西边的人群,往东边卖衣服的地方拥挤。
还有更多的人,是乱窜。哪儿都想去挤一挤,热闹热闹。
东北边的树林里,也是挤满了人。那里面是卖吃喝拉撒的。
那些做大锅菜的,卖炸油馍油条的,还有卖胡辣汤的,卖捞面条的,还有各种各样零食儿的,卖玩具的,……
人声鼎沸,自想把天吆喝破!
白蛇塔跟前,专门收一些跑散的大人孩子。
临上山,家人都互相交代,如果走散了,大家中午都去塔跟前等候。
那时候,没有BB机,更没有手机,人一旦走散,要是去找,累死你也很难找到。
塔跟前是最明显的地方,大家都熟悉,最好找。
那时候,山上只有塔最明显,大人孩子都知道。
我和爹娘走散,就挤到塔跟前,站在塔底座的南边等侯。
那里已经站了多个走散的孩子,这里是大家共同的集合点儿。
晌午了,自然是下到山下,姑姑家去吃饭。
尽管山顶上树林里的饭菜很便宜,但是,也是舍不得买着吃的。
再说,姑姑家,提前几天都已经准备好吃喝拉撒了。
上山来的时候,她一再交代我们,晌午了回她家吃饭。
那怕是等到一两点去,姑姑的锅里,一准给我们留着饭菜。
那时候的肉菜,也是我们的最爱,还有姑姑自己蒸的白蒸馍,就是过年,也是吃这些。
专门把麦子磨的轻一些,截留一些白面,待客用。
这白面蒸出来的蒸馍,跟平常的就是不一样。白,不说,吃着也格外有味道。
因此,赶这个大会,去姑家吃好吃儿,也是目标之一。
回姑家吃完饭以后,不回家,重新爬山去赶会。
因为一年只有这一次大会,大人也都不干活儿,赶会买需要的物品以外,就是看大戏。
爹娘坐在大会上的戏场儿里,也是看到罢戏散场。他们看戏,我们小孩子,就是满山去挤,去转,去游逛。
反正我是自由的,爹也会给一毛钱,最多两毛三的零花钱。
可以用五分钱买个糖稀捏的孙悟空,坐在石头上,慢慢的用舌尖舔。
小半天,舔一下,因为怕舔快了,不到戏散场,就舔完了。
那一年,我稍微大一些了。
三月初八时候,就不跟爹娘一起赶会了。而是和几个小伙伴们一起。
到了山顶,大家对钱买了一副纸牌。
然后,找到一片桃树下面,搬来几块石头坐上面,开始打扑克。
一直打到太阳落山,大家站起来回家。约好,第二天还去那儿打牌。
在回家的路上,路过山下一个村子,一只小狗一直跟在我们后边。
它长得很可爱,我很喜欢它。
我们前面走着,叫着它。没想到,它一直跟着我们。
出村子老远了,我才敢把它抱起来。
我们家里,从此有了第一只狗。也是从那年起,家里再没有断过狗。
尽管娘不喜欢,嫌麻烦,但是我们几个孩子喜欢,父亲同意养。说鸡猫狗,人一口。
在这三种动物中,狗是最没用的。
这是娘说的。鸡,可以下蛋卖钱,能卖一些生活用品,也可以卖一些学习用品。
猫呢,可以捉老鼠,让粮食少受损失。
狗虽然能看家护院,但是吃的太多!
有它是五八,没它也四十。
后来,这只狗证明,娘说的不对。
因为,那年冬天,小偷光顾了我们村里。很多家的鸡,衣服,甚至粮食都丢了。
俺家啥也没有丢。爹说,这都是狗的功劳。那天晚上,它可能听到动静了,有小偷了,就大声叫起来。
它不停的叫,引起了父亲的怀疑。他半夜起来,发现有小偷翻墙掉地上的一只鞋子。
这下,狗立功了!
要不是它,院子里的衣服可能会丢,还有房檐下面挂的玉米,也可能会丢。
这要不是去白蛇塔赶会,捎回来一只小狗,娘是永远不同意养狗的。
那样的话,家里肯定丢东莞。自从长大以后,白蛇塔的大会,很少去赶了。
主要是上班,工作忙。
每逢有会,父亲就会打电话,问回不回去,赶不赶会。
姑也打电话问,没办法,端人家的饭碗,不逢年过节,不能随便请假。
要是星期天吧,还可以。可从来没有遇到星期天。
后来,听父亲说,山上慢慢的盖了很多小房子。
每个小房子,都是一座小庙,庙里都供着菩萨。
至于是哪位菩萨,他也说不上来。
听说是供了很多位。还有庙头儿,常年住在庙里,专门给人家老病消灾。
听说很灵验。父亲的话,让我感到很惊讶。
小时候,破四旧,不让盖庙,整个山顶,只有白蛇塔,一座小庙都没有,现在是咋回事?
有人说,盖庙是保护一方百姓,这也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要发扬光大,不能失传了。
听说村里有人不会生孩子,去白蛇塔那儿的庙里,上香磕头,求菩萨保佑,给送个孩子。
可能是,心诚则灵,感动了上天,感动了菩萨,居然在第二年生了一个胖小子。
一家人敲锣打鼓上山,感谢庙里的人。
庙里看的越来越好,越传越神,去看的人越来越多。
后来,山上盖庙的人越来越多,如今,已经形成了气候。
听说,在白蛇塔周围,盖了很多大庙,雕栏玉彻,亭台楼阁,还有高大的塑像,引来众多的香客。
现在,生意越来越好,香烟不断,缭绕不断,香火跟旺盛。
整个山顶,都盖得富丽堂皇,金光闪闪。
从山底到山顶,修了一条宽宽的曲曲弯弯的公路。
开车,可以直接去到山顶。那里已经成为一片风景区了。
白蛇塔的底座,重新装修一遍,看上去高端大气上档次。
山顶上还种上了花草树木,站在塔上看四周,风景优美,让人流连忘返。
国庆节快到了,心里想着,带上家人,开着小车出行,去重新领略一下白蛇塔的美丽风光,欣赏一下美景,感受一下传统文化的魅力。
刚把这个计划说出来,孩子拍手称快。他说,从来没有去过白蛇居住的地方,终于可以去玩一玩了!
我告诉他,白蛇塔,不是电视上演的那座塔,更不是白蛇居住的地方,而是一座普通的石头塔而已。
只是,现在变成了风景去,加上庙宇的传统文化的神秘色彩,吸引人们去游玩。
孩子点点头。
盼望着假期快点到来,快速成行,欣赏美景,愉悦心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