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蒋学晶老师群文阅读,有感这一单元都是描写父母之爱,先在《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课进行实验,我选取了朱自清的《背景》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通过对比阅读理解:阿曼达的父亲的爱是一种强烈的爱,是一种外显的爱,《背影》中的父亲的爱是饱含深情的爱。我这节课的拓展阅读有失败之处,课堂时间不够用,学生阅读层次不一样,暴露出差异化,如何缩小这种差距,是我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看来,面对群文阅读以及如何在教学中实践,我还是一位新手。
同样,今天上过《慈母情深》这一课,课本上尽管有一首课后阅读链接是冰心的《纸船——寄母亲》。上课开始是中用歌曲《游子吟》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让这一单元人文主题——父母之爱注入课堂。课后又引入歌曲阎维文《母亲》。这三种不同的文学形式都不约而同表达对母亲歌颂,母爱似水!当然,群文阅读的最大价值应该是:对多篇文章共同发问!接着我又抛出这些父母之爱的作品,我们发现:爱的方式各不相同,有的慈祥,有的平凡。找到不同之处!
还有就是:关于这单元写作,都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每个孩子对自己妈妈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所以,我决定根据这一单元四篇课文,进行有侧重写作练习,比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侧重训练体会儿子的“了不起”;《慈母情深》侧重记录母亲的生活细节,感受母爱,并要求用上语言、外貌、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学会看病》侧重心理描写,感受父母之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