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国培札记(一)

国培札记(一)

作者: 朱丽芳 | 来源:发表于2019-10-15 21:06 被阅读0次

    来到魔都,入住的酒店窗户面对中学的操场,每天清晨,在鸟儿清脆的啁啾中醒来,听到孩子们朗读、晨练的声音,仿佛并未远离校园一般。这几天,每天穿梭在上师大的校区,笔直的主干道两边,是富有年代感的教室,茂密的梧桐一路延伸,绿树荫浓,日光悠长,一旁的草坪上不时看到踢球的年轻身影,也有放学的孩子在追逐奔跑,在这个迟来的秋季,一切都是那么生机勃勃,富有活力。同班的学员一共51人,唯一的一位男同胞顶起了小语培训的半壁江山,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又颇生感触。

    连续听了几场专家的报告,有的诙谐,有的严肃,有的情词并茂,有的亦庄亦谐,风格不一而足。夏惠贤教授说,“人要不断地折腾自己,把自己折腾得睡不着觉就进步了。”宛然一笑之余,想想,确实如此,每一次的进步不就是在折腾中得来的吗?夏教授的讲座是《让教师成为教育知识的发现者和建构者》,开篇便提出问题,“教师在职培训的实效性受到质疑”,很多时候,听过培训的我们激情满怀,很有大干一场的豪情,可在习惯的洪流中,不知不觉就被原来的教学模式裹挟着向前,连思考的步伐都渐渐湮没。夏教授分享的两个案例——“来自上海市实验学校的实践”、“长宁区初中教师高端培训创新实验班”很值得管理者来听,其中的“五课制”涉及“新到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展能课”“中年教师特色课”“资深教师示范课”“班主任竞技课”,全方位提升教师专业技能,而高端实验班则遴选出30名优秀教师赴英国诺丁汉大学学习交流,真正实现教育人才的高端与创新。

    来自苏州大学的陈国安教授,最让人惊叹的是他的1-6号书房,满墙的书柜,简直有坐拥百城之感,汗牛充栋,卷帙浩繁,得用多少时间才能看完这么多的书,也难怪他用简简单单几张PPT就能侃侃谈论一上午。他指出,语文教师成长的关键词——“坚持读书、独立思考、大胆实践、真实写作”,简单,又不简单,真要想做到、做好,谈何容易!

    谢利民教授在《卓越教师素养与教学能力发展》中谈到教师专业成长的几个阶段,“新任教师的摹仿性教学阶段、胜任型教师的独立性教学阶段、优秀骨干教师的创造性教学阶段以及名师形成独特的教学艺术风格阶段”,比对一下,路漫漫兮长叹息,以掩涕兮未敢言。找面墙壁思过去也。

    最接地气的讲座是吴忠豪教授的《统编教材语文教学要素解读与教学建议》,大概因为这些内容是我们日常所见,听起来倍感亲切,稍稍点拨一二就有拨云见日之感。吴教授以三年级《大青树下的小学》为例,谈到要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我姑且把吴教授具有新鲜感的语句摘录二三:

    “语文应该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但是,一直以来,讲读式几乎垄断了语文课程,就像游泳,说多少遍技巧都是没有用的,一定要亲身实践,语文学习也是如此。

    “方法策略的学习有儿童自己的规律,小学生母语学习的规律是在实践中获取语文知识,方法策略的作用非常有限,对这个问题要有正确的认识。

    “统编教材中比较强调方法策略的学习,但是每学期的八个单元里语文要素并不能平均用力,对儿童生命成长比较重要的要作为重点不断循环,比如提问的方法、批注的练习、阅读的习惯等。

    “使用统编教材教学一定要有整体意识,不能孤立地教授一篇篇课文,教研组应该组织教师梳理出本年段教材中包含的语文要素,各年级要了解教学的重点,然后再展开教学。

    “……”

    在几位教授的讲座中,不约而同地提到“默会知识”,词语比较陌生,其实就是我们经常讲到的隐性知识,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体会,培训有时候就是这样的吧,明明仿佛参悟,却又无法诉诸笔端,好像经常可以用到却又不能通过文字清晰表达。

    明天开始,进入基础模块的培训,王荣生教授会带领我们穿行于各种不同的文体,接下来,所有学员分组共同研讨备课,在实践和操练中学习。

    因为网络的便利,虽远在魔都,却能一一拜读方迪主任写的阅读感悟,看到方芳、潮哥、查林英等老师们写的随笔、感悟,“读”以载道,“思”以言志,在我们身边,总有默默耕耘的同行者,格物致知,知行合一,行走在教育路上。

    (身体不给力,无法久坐,一场讲座下来,往往要站上一个多小时,初到异地,感冒咳嗽一齐来袭,这样的学习真的是有点辛苦,但苦中有乐,姑且记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国培札记(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fdem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