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这个人能告诉我们什么?(上)

这个人能告诉我们什么?(上)

作者: 瓮牖闲谈 | 来源:发表于2017-12-07 17:52 被阅读0次

在北宋政坛,有一个人毁誉参半,极富争议,赞赏他的人把捧上了天,说他是一代贤相,以天下为己任的代表,诽谤他的人却把他打入了历史的囚牢,认为他是千古罪人、奸邪小人,甚至直接导致了靖康之难。他不遗余力搞变法,在政坛吹起了龙卷风,这股风反倒让自己身陷囹圄,还卷进了无数看似本无太多关联的人,比如苏东坡和王珪,他就是无人不知的王安石。那么,除去政治上的功过,这个人能给今天的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

(一)家庭教育成就人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在他的家族诞生了一个奇迹,一门八进士。父亲、叔祖、哥哥、丛第、兄长、亲弟弟(王安礼、王安国)、儿子全是进士,虽然北宋时期的科举考试人数剧增,但在六十九年间,一个家庭能出现这么多进士,依然是相当罕见的。在王安石出生之前,其父王益已经有了两个儿子,王安仁和王安道,显然王益是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仁”、“道”都是儒家学说的主要观点,这一 点倒也并没什么稀奇,很多古代大诗人的名字都可能有儒家学说的影子,大名鼎鼎的白居易的“居易”就出自《中庸.十四章》的“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但王安石的名字不是按这个路数来的,而是受到了谢安的影响。谢安字安石,做过东晋时期的宰相,家室显赫,曾隐居于会稽东山,出山后打出了载入史册的“淝水之战”他的父亲希望他能够像东晋时期的谢安一样建功立业,王安石的确做到了,这是后话。出身于这样的家庭,王安石除了拥有极好的读书基因外,还在不断接受一群高级知识分子的耳濡目染,想不读出点名堂都很难。王安石的父亲在考取功名之后,长年在外地为官,而且经常辗转各地,广东、四川、河北、江南,几乎走遍了全国,而每到一个城市,他都会带着心爱的小儿子。小小的王安石跟随父亲读书,体察民情,从那时起就知道了百姓生活的艰难,也就在心里萌生了变法的念头。十三岁时,祖母去世,他就和需要守丧的父亲回了老家,一住就是三年(一般认为守丧期是三年)。在这三年里,他疯狂读书,练就了过目不忘的本领,写诗做文张口就来,而此时的王安石不过十五六岁,也就是现在高中生的年龄。

(二)他从没提过,他是状元

今天很多人都知道王安石是政坛的风云人物,在神宗年间主持了震惊朝野的变法,但似乎很少人知道王安石曾考过状元,原因之一是后来公布的结果有改动,更重要的原因则是他本人从来都没提过。王安石考进士是在宋仁宗时期,殿试的结果在公布之前必须要让皇帝确认,当时呈上来的结果是王安石第一,王珪第二,韩绛第三,杨寘第四,可是当仁宗看见王安石文章中的一句话“孺子其朋”时大怒,“朋”字让仁宗想起了“朋党”,这是皇帝极为反感也是坚决不允许出现的,王珪、韩绛又是在职参加考试,不能点为状元,再加上杨寘的亲哥哥杨察是当时宰相晏殊的女婿,因此在最终公布成绩的时候,仁宗修正了名次,变成了杨寘第一,王珪第二,韩绛第三,王安石第四。古代科举考试的最终成绩虽然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且成绩分数的评定也加入了当政者和主考官的部分情感因素,像苏轼在科考时,其文章就被欧阳修误认为是学生曾巩所写而屈居第二,本来任何一项竞赛就没有绝对的公平,但不可否认的是王安石一定处于全国考生中的前五名水准,对比今天也绝对是高考状元级别的选手。北宋的科举考试三年才比一次,本就不易,而举人参加会试,取中进士的比例,更是凤毛麟角,极其不易。北京大学漆永祥先生在谈科举考试时提到 “清乾隆年间,乾隆帝好大喜功,历科考试偶尔会赐给高年考生举人。如乾隆三十五年(1770),江西乡试有广信府兴安县生员李炜,年已九十九岁,洵为盛世休徵,赏给举人(有十二、三岁应考未中者,未赏举人,令下科再考)。三十六年,广东肇庆府开平县生员张次叔年已九十四岁,赏为举人。又广东番禺县学生王健寒年九十九,尚能入试,握笔为文,学政翁方纲记以诗。道光元年(1821)丙戌春闱,广东一百三岁老人陆云从应会试,恩赐国子监司业衔。同时朝臣,多以诗笔纪述盛事。(陆为广东三水县人,百岁始入学。)这是目前我见过的史料记载最高龄的考生了。”纵使北宋年间的科考录取人数远多于明清,但也不会宽松到哪里去,王安石这个让千千万万的古代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成绩,从来没有炫耀过,他在《忆昨诗示诸外弟》中曾说“刻章琢句献天子,钓取薄禄欢庭闱。”王安石认为科举考试不过就是考中之后挣点钱,让母亲高兴高兴,并无太大价值。王安石的想法不知可以气死多少夙兴夜寐的考生,这也可以提醒今天的学霸们,做人要低调啊!

(三)他因专注而成为邋遢大王

王安石是一个在生活上不拘小节的人,简直可以称之为邋遢大王。有一次朋友请他吃饭,席间友人们高谈阔论,王安石沉默不语,一直低头吃饭,第二天他的朋友往他家里送了很多獐脯肉,他的妻子看到后大为奇怪,原来细心的朋友们注意到王安石昨天吃饭的时候只吃獐脯肉,对别的食物丝毫不感兴趣,想必一定是很爱吃。妻子王氏哈哈大笑,连忙问道“獐脯肉放在了桌上的什么位置?是不是离王安石最近?”友人们说是啊,王氏说以后吃饭换一道菜在他面前,他一定还是只吃那道菜。结果后来吃饭的时候,友人们发现确实如此。吃饭、刷牙、沐浴在王安石看来是会极大降低工作效率的事情,因此他能省则省,一切从简。因此,即使是再丰盛的佳肴,对一直在思考问题的王安石来说,也就只能看见眼前的那道菜。读者自然不可如王安石一样为了工作不吃不喝,不刷牙洗澡,但这种执着坚守,心无旁骛的专注精神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王安石的趣事还有很多,给当代人的启迪也还很多,下回再表。

推荐书籍:《苏东坡传》(林语堂)

相关文章

  • 这个人能告诉我们什么?(上)

    在北宋政坛,有一个人毁誉参半,极富争议,赞赏他的人把捧上了天,说他是一代贤相,以天下为己任的代表,诽谤他的人却把他...

  • 这个人能告诉我们什么(下)

    (四)人生在世要清楚要什么 王安石很清楚自己要什么,前文提及他在科举考试中获得第四名,无人不羡慕。北宋规定,科举考...

  • BMI能告诉我们什么?

    今天去体检,量了身高(你猜)和体重,医生在表格BMI一栏中给我填入了20.5。老夫甚是好奇,带着理工男特有的探究精...

  • 经验能告诉我们什么

    经验告诉我们,当机会来临的时候,如果你有足够的准备并且适时、果断、有魄力地做一些简单而合理的事情,就能奇迹般地让你...

  • 梦能告诉我们什么?

    生而为人,我们一生之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用来睡觉的。这三分之一的时间中,又有大部分的时间是用来做梦的。若真有上...

  • 时间能告诉我们什么?

    当我们看到日晷会让我们想起24节气,当听到那钟表如高山流水的声音会让我们记住古代的匠人,当我们听到鼓楼的鼓生会让我...

  • 名字能告诉我们什么

    今天一位女士前来求测,让看一看她的相亲对象,男生,单名一个“鸣”字。号码13✘✘✘✘5736 让测下男生的性格,外...

  • 读《易经》能告诉我们什么?

    我们知道,古时候的读书人以“四书五经”为标准来获得知识和修身养性,以达到传统道德的自我完善。这“四书五经”具体是指...

  • 也许…爱…

    某些时候 我们难以抉择 时间总是能告诉我们 他是否值得? 我们往往情深 想做他心尖上的那个人 可是不曾想 他曾逝去...

  • 棋子的秘密

    棋子有什么秘密?棋子能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都知道象棋棋子一共有三十六个,红色和黑色各十八个。这没啥区别!那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个人能告诉我们什么?(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fdj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