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这个人能告诉我们什么(下)

这个人能告诉我们什么(下)

作者: 瓮牖闲谈 | 来源:发表于2017-12-26 20:21 被阅读0次
    上一次提到在北宋政坛有一个毁誉参半,极富争议的政治家王安石,除去政治上的功过,这个人还能给今天的我们带来很多启示,承接上文继续聊。

    (四)人生在世要清楚要什么

    王安石很清楚自己要什么,前文提及他在科举考试中获得第四名,无人不羡慕。北宋规定,科举考试取得甲科高等的,外放一任后,只要通过文献考试就可以进入三馆工作,绝对的清要之职,王安石的第一个官职是签书淮南判官,四年一任后,他也应该按照惯例返回京城,担任让万人羡慕的官职,拿着普通百姓不敢想象的俸禄,但他放弃了。从今天王安石做官的履历来看,地方多于中央,比如变法之前他去鄞县当县令,任满后以“祖母年老”、“先臣未葬”、“家贫口众”、“二妹当嫁”为理由二次拒绝京官,去舒州做通判,任期再满后,被授予“群牧判官”,也就是弼马温,王安石认为这样的官职实在不能展示自己的才华,也无法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嘉佑二年,王安石调任常州知州,次年担任江南东路的提点刑狱,之后还在江宁做官等。从这些经理不难看出,王安石是有意不做京官,不是不想,而是他认为这些京官太过清闲,他的做官逻辑是如果不能给我一个足够大的舞台办实事,那还不如去小地方做一个实干家。直到王安石的支柱宋神宗即位,他一改往日的态度,认准时机,赶紧奔赴京城,热火朝天的搞起了变法活动。当然这里还有一个古代知识分子的“遇”的问题,年仅20岁的宋神宗绝对可以称得上是王安石的贵人,我想王安石在变法前夕也一定激动的感激宋神宗的知遇之恩。王安石曾经给宋仁宗写过一篇万字长文《上仁宗皇帝万言书》谈论分析改革的必要性,可是此文泥牛入海,当时的王安石想必早已心灰意冷,觉得这辈子恐怕也很难在中央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了,这才有了刚才提到的做官逻辑。天无绝人之路,面对着刚刚即位就没钱赏赐大臣的尴尬窘境,意气风发,血气方刚的宋神宗赵顼态度坚定,不变法,国将亡。

    王安石也通过对宋神宗的暗暗观察,了解到这是一个完全不同于宋仁宗的充满斗志的好皇帝,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不在地方混了,该是在权力中心大展拳脚的时候了。

    我很佩服王安石的冷静,设身处地的想想,假设年轻时考试傲视群雄的是我,之后分配中央担任一官半职,早已心花怒放,哪还有什么心思冷静思考,哪还有什么拒绝的勇气。伟人与平凡人的区别永远在于是否清楚自己要什么,王安石知道,我们糊涂。

    (五)没有永远的朋友

    王安石为了能够推进变法,说服宋神宗创立了“制置三司条例司”,这是凌驾于“二府三司”之上的机构,权利大到足可以让人瞠目结舌。设置原因是有太多的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了,单就宰相集团里的五个人,王安石算一位,其余四个就全反对。但我必须承认王安石的伟大,因为伟大的人差不多都很孤独,就如天上的雄鹰一般不会与普通的小鸟共同进食一样,再加上王安石性格孤僻,生活习惯也让人难以接受(比如很长时间不洗澡,不刷牙等等,他觉得很浪费时间),因此很多人听到他的名字时就已经非常反感了,今天流传下来的反对变法的人员名单就很说明了这个问题,变法派的多数人,我相信非中文系和历史系的大学本科毕业生是不认识的,而反对派却听过不少,如司马光、欧阳修、范镇、苏东坡等,为什么这么多在历史上卓有成就的人都反对他变法?难道脑子都进水了?恐怕不然,王安石变法可能的确存在问题,政治改革的事儿不做讨论。

    但要说王安石单枪匹马也不准确,他也曾组建了变法团队的“三驾马车”,韩绛、吕惠卿、曾布就是熙宁变法的忠实支持者,特别是吕惠卿,曾经是王安石的忠实粉丝,为了变法能够顺利施行,曾公开与反对派领袖司马光辩论,后来在变法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号称“护法善神”。可再亲密的朋友,如果两个人走到了利益二字的对立面,友谊就瞬间变的一文不值,正所谓忠诚是因为背叛的筹码不够大。你无法想像后来吕惠卿在王安石被罢相期间大力迫害王安石,宋神宗把王安石送去江宁是形势所迫,为了能够平衡新旧党,年轻的皇帝只好出此下策。然而心思缜密且心眼非常小的吕惠卿此时正担任参知政事(副宰相),也了解宋神宗的心思,对王安石会京城做宰相万份恐惧。在权利与友谊面前,友谊显得黯然失色,真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啊。晚年王安石谪居江宁,变法的一切事务搁浅,再也不问朝政,专心书画,写的内容里却常出现“福建子”(吕惠卿是福建人),可以猜想王安石面对小人背叛时内心是何等的寒冷与痛苦。

    (六)“虽千万人吾往矣”

    纵然面对千万人(阻止),我也勇往直前。 孟子认为这是一种勇气和气魄,代表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当我看见这句话时,首先为那些敢于与世界为敌的人们点赞。当你面前有千万人在阻挡你前进时意味着你正在逆行,即使是众人皆醉唯我独醒,那也需要极大的勇气。在一支队伍中,哪怕走慢点,甚至没跟上大队伍都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走的方向与所有人相反,此时或许会产生对自己的怀疑,先不说王安石的变法决定是否正确,但至少同一派别的队友宋神宗都开始怀疑了,这也是王安石变法不能善终的重要原因。王安石的逆行远不止如此,就连老天爷也想凑个热闹,此事缘起于王安石的学生郑侠为宋神宗献了一副图,图的内容就是变化后百姓的流离失所,大有“路有冻死骨”之像。献图之时时令已经入秋,但就是很久不下雨了,地里颗粒无收,正所谓天怒人怨。宋神宗看到后,虽然不情愿承认是变法所致,但也不能不怀疑连变法主持者的学生都来抨击新法,原因何在?要命的是郑侠竟然立下“军令状”,如果结束变法,十天之内一定降雨,否则自己愿接受死刑。宋神宗被这份决心动摇了,他动摇了变法的根,动摇了王安石的地位,新法停止,三天后降雨,王安石在凄风苦雨中已然分不清泪水与雨水。

    即使王安石在历史中扮演的是失败者的角色,现代人还是要向他学习。古代知识分子基本都是儒生,他们通常以天下为己任,这是共同的儒家文化环境熏陶出的结果,同一时期的范仲淹就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作为庆历新政的主持者稍早一点尝到了被攻击的滋味,可他也是凭借“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精神坚持到失败前的最后一刻。王安石是拗相公,司马光人称司马牛,他们拼命学习,努力做好政府官员,心中却没有丝毫邪念,即使二人都曾身居高位,可全身而退后确实孑然一身,家贫无依,而在那些千万反对的人中,又有多少人过着锦衣玉食,豪奢无度的生活?后世之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推荐书目:《王安石变法》  作者:易中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个人能告诉我们什么(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lkegxtx.html